公因子的意思、公因子的詳細解釋
公因子的解釋
[common factor] 能同時整除幾個多項式的因子,如 x -1是 x 3 -1和 x 2 -1的公因(子)
詞語分解
- 公的解釋 公 ō 正直無私,為大家利益:公正。公心。大公無私。 共同的,大家承認的:公理。公式。公海。公制。 國家,社會,大衆:公共。 * (社會整體的治安)。公衆。公民。公論(公衆的評論)。 讓大家知道:公開。
- 因子的解釋 因素;成分影響農作物收成的因子很多詳細解釋猶因素。 ********* 《實業計劃》:“一切人類智識,以印刷蓄積之,故此為文明一大因子。”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雖自古迄今,絶無此平和之朕,而延頸方來,神
網絡擴展解釋
"公因子"是數學中的一個基礎概念,主要應用于整數或代數表達式的分析。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
公因子(Common Factor)指兩個或多個整數(或多項式)共同擁有的因數。例如:
- 數字12的因數有1, 2, 3, 4, 6, 12;
- 數字18的因數有1, 2, 3, 6, 9, 18;
它們的公因子是1, 2, 3, 6,因為它們能同時整除12和18。
核心性質
- 存在性:任何兩個整數至少有1個公因子(即1)。
- 最大公因子(GCD):公因子中最大的一個,如上述例子中6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子。
- 應用場景:
- 約分分數:用最大公因子化簡分數(如将$frac{12}{18}$約分為$frac{2}{3}$)。
- 代數化簡:提取多項式的公因子(如$3x + 6x = 3x(x + 2)$)。
如何找公因子
- 列舉法:列出所有因數,取交集(適合小數字)。
- 質因數分解法:
- 将數分解為質數乘積,如$12 = 2 times 3$,$18 = 2 times 3$;
- 取共有質因數的最小幂次:$2 times 3 = 6$,即最大公因子。
相關概念
- 公倍數:多個數共同擁有的倍數(如12和18的最小公倍數是36)。
- 互質:若兩個數的最大公因子是1,則稱它們互質(如8和15)。
示例公式
若整數$a$和$b$的最大公因子為$d$,可表示為:
$$
gcd(a, b) = d
$$
例如:
$$
gcd(12, 18) = 6
$$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公因子
公因子是指兩個或多個整數中能夠同時整除的因子。換句話說,公因子就是能夠同時整除這些整數的數。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公因子》的部首是“八”和“因”,它的總筆畫數是8。
來源
《公因子》一詞最早出現在《四書章句集注》中,是中文數學術語的基本概念之一。
繁體
《公因子》的繁體字為「公因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公因子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寫作「工因子」或「弓因子」。
例句
1. 這兩個數的公因子有1、2和5。
2. 為了簡化計算,我們需要找出最大的公因子。
組詞
公倍數、公約數、因子等。
近義詞
共同因子、公共因子。
反義詞
互為質因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