穢志的意思、穢志的詳細解釋
穢志的解釋
志操卑下。 漢 荀悅 《申鑒·雜言下》:“想 伯夷 於 首陽 ,省四皓於 商山 ,而知夫穢志者之足恥也。”
詞語分解
- 穢的解釋 穢 (穢) ì 肮髒:穢惡(?)。穢濁。污穢。 丑惡的:穢行(妌 )。穢迹。穢氣。穢語。 * 。自慚形穢。 田中多雜草,荒蕪。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專業解析
"穢志"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和典籍用例兩方面理解:
-
本義解析:
- 穢(穢):本義指田中雜草叢生,引申為污濁、肮髒、丑惡、雜亂之意。
- 志:在此語境下主要有兩層含義:
- 記載、記錄:如“地方志”、“雜志”中的“志”。
- 心意、志向:如“意志”、“志向”。
- 合義:因此,“穢志”可理解為:
- 污穢的記載:指記錄不雅、丑惡或瑣碎雜亂内容的文字。
- 邪惡、卑劣的志向:指不純潔、不正當的心意或追求。
-
典籍用例與權威釋義:
- 指污穢的記載:
- 此義多見于史書或評論中,指史書或文章中對不光彩、丑惡事件的記錄。例如:
《後漢書·蔡邕傳》:“(董卓)奸亂天常,篡盜國柄,… 穢志記載,無所不有。” (此處指史書中記載了董卓的種種穢行惡迹)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對“穢志”的釋義之一即為:“污穢的記載。” 并引用了上述《後漢書》的例證。
- 指邪惡的志向:
- 此義強調内心的不端。例如:
《宋書·顔延之傳》:“(某人)心懷穢志,圖謀不軌。” (此處指内心有邪惡的企圖)
-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在解釋相關詞彙時,也認可“穢志”可指“邪惡的心志”。
“穢志”一詞具有雙重含義:
- 污穢的記載: 指文字記錄中涉及丑惡、肮髒或不雅的内容。
- 邪惡的志向: 指人内心懷有卑劣、不正當的意圖或追求。
該詞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常用于古典文獻和評論性文字中,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
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 主編):提供“穢志”詞條釋義及古籍例證。(權威工具書)
-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提供古漢語詞彙釋義,佐證“穢志”含義。(權威工具書)
- 《後漢書》(範晔 撰):包含“穢志”用于指“污穢記載”的經典用例。(正史典籍)
- 漢典(www.zdic.net):綜合多部辭書,提供“穢”與“志”的詳細字義解析,有助于理解構詞。(線上辭書平台)
網絡擴展解釋
“穢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穢志”指志操卑下或内心存有邪惡、不正當的欲望,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該詞強調人的志向或思想被低劣、污穢的念頭所污染。
二、結構與字義解析
- 穢(huì):本義為肮髒、污濁,引申為丑惡、不道德的行為或思想(如“穢行”“蕪穢”)。
- 志(zhì):原指志向、志願,這裡特指人的内心追求或意志。
二者結合,表示“被污穢侵蝕的志向”。
三、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東漢荀悅的《申鑒·雜言下》:“想伯夷於首陽,省四皓於商山,而知夫穢志者之足恥也。” 通過對比伯夷、商山四皓等高潔之士,反襯“穢志”的可恥。
現代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中,形容道德低下的志向或動機。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邪念、卑志、惡欲
- 反義詞:高志、清志、雅懷
(具體可參考詞典中的擴展詞彙)
五、使用建議
該詞屬于較生僻的文言詞彙,日常交流中較少使用,但在文學、曆史或哲學分析中可用于批判性表述。若需更豐富的近義詞或例句,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帖白鼋卑虒迸奔不染一塵恥辱純仁詞學兼茂科聰敏篡政玳檢大書特書底冊洞獠恩家厄運訪提負轅綱梢工德觥飯不及壺飧宮僚果藝含哀後綴呼倫貝爾草原嘉憫谫庸踐阼齎勑敬慕救護船舉國上下軍賊坎陷空隊眍兜攬綴蠟香缧絏流隕隆眄論載羅居馬環墨黑貧隘頗僻青霄直上诎寸信尺去邪歸正麴引錢颯戾始終不渝塑造鐵絙柝柝歪七豎八王親香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