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指南方 金鄰國 。《漢書·揚雄傳上》:“仁聲惠於北狄,武義動於 南鄰 。” 顔師古 注:“南方有 金鄰 之國,極遠也,故雲 南鄰 。”
(2).南邊的近鄰。《文選·張衡<思玄賦>》:“指 長沙 之邪徑兮,存 重華 乎南鄰。” 李善 注:“《山海經》曰:‘南方 蒼梧 之川,其中 九疑山 , 舜 之所葬,在 長沙 界中。’” 晉 左思 《詠史》詩之四:“南鄰擊鐘磬,北裡吹笙竽。” 唐 杜甫 《遣興》詩:“焉知南鄰客,九月猶絺綌。” 金 元好問 《早起》詩:“北舍南鄰獨樂聲,夾衣晨起覺秋清。” 元 楊維桢 《漫興》詩之六:“南鄰酒伴辱相呼,共訪城東舊酒壚。”
“南鄰”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古代指南方金鄰國
源自《漢書·揚雄傳》記載的“武義動於南鄰”,顔師古注稱“南方有金鄰之國,極遠也”。此用法多用于古籍,代指中國南方的遙遠國家。
地理上的南邊近鄰
指地理位置南側的相鄰區域或建築。例如:“嘉興金城望湖賓館南鄰南湖風景名勝區”。晉代左思《詠史》中“南鄰擊鐘磬”也屬此類用法。
唐代杜甫的七言律詩《南鄰》描繪了拜訪友人朱山人的場景,詩中“南鄰”指草堂南側的鄰居,展現田園生活畫面。此詩通過“山莊訪隱”“江村送别”兩幅畫面,賦予“南鄰”以人文意蘊。
在政治或外交領域,“南鄰”可引申為與中國接壤的南方國家,表達對鄰國的關注與友好關系。例如國際關系讨論中常用此詞代指東南亞鄰國。
總結
“南鄰”既可指古代南方國度,也可表地理鄰近關系,文學中更融入了人文情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
南鄰是指南面的鄰居,即南方的鄰國或鄰地。
南鄰的部首是⻏(心字底框),共包含6畫。
南鄰一詞源自古代漢語,形容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南方相鄰而來。
繁體字“南鄰”是對南鄰的寫法,主要在台灣地區使用。
在古代漢字中,南鄰的寫法為“南鄰”,在字形上略有差别,但意思相同。
1. 我們國家的南鄰是越南。
2. 這個村莊的南鄰是一片廣闊的農田。
1. 南方:指地理上或方位上的南面。
2. 鄰國:指與自己相鄰的國家。
3. 鄰居:指與自己相鄰的人或家庭。
南境、南國
北鄰、東鄰、西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