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銜戴的意思、銜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銜戴的解釋

(1).謂報恩。 唐 李商隱 《為張周封上楊相國啟》:“吹噓盡力,撫愛形顔,雖以捧承,莫能銜戴。”

(2).感恩戴德。 明 張居正 《歸葬事畢謝恩疏》:“臣不勝銘心鏤骨,感激銜戴之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銜戴(xián dài)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古典文獻及權威辭書三個維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銜:本義指馬嚼子(《說文解字·金部》:"銜,馬勒口中也"),引申為含、叼,後擴展為心懷、承受之意。
  2. 戴:原指頭頂物品(《說文解字·異部》:"戴,分物得增益曰戴"),後衍生尊奉、感恩之義(如"感恩戴德")。

    二字結合,構成"承受恩德而心懷敬奉"的抽象概念。

二、權威辭書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釋例:

銜戴

謂銜恩戴德。指感恩。明·張居正《謝賜粥米食品疏》:"臣等敢不益矢丹誠……期仰答于乾坤之造,庶少效于銜戴之忱。"

此處明确指向承受恩惠後的感念與忠誠,強調情感與行為的雙重反饋 。

三、古典文獻用例

  1. 政治語境:

    臣子感念君恩時多用此詞。如《宋史·樂志》載:"臣等蒙被恩寵,銜戴何窮。" 突顯對皇權的敬畏與報效之心 。

  2. 道德表達:

    清人王夫之《讀通鑒論》雲:"受人之庇,不可忘銜戴之情。" 強調人際恩義的倫理約束 。

四、現代語義流變

當代使用中,"銜戴"因文言色彩濃重,多見于曆史文本研究或仿古修辭,如:

"民族危難之際,志士銜戴國恩,慨然赴死。"

其核心語義仍聚焦于對所受恩德的深切銘記與精神承載,但已脫離日常口語體系。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第7卷,頁1083
  2. 《宋史·樂志》(中華書局點校本)卷140
  3. 王夫之《讀通鑒論》(中華書局,1975)卷15

網絡擴展解釋

“銜戴”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核心含義,其解釋和用法可結合不同來源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報恩
    指對他人恩情的回報,強調以實際行動感激所受的恩惠。例如唐代李商隱在《為張周封上楊相國啟》中提到“莫能銜戴”,即表達無法報答恩情之意。

  2. 感恩戴德
    更側重情感層面的感激與敬重,如明代張居正《歸葬事畢謝恩疏》中“感激銜戴之至”,形容銘感五内的狀态。

二、詞源與用法

三、注意事項

部分詞典(如)提到“銜戴”有“互相尊重”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用例,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建議以“報恩”和“感恩戴德”為主流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榜尾杯茗之敬背水戰編列殡穸閟蠋步綦操典差一點成體春水踔掉大對大脔刀頭大猷鈍金多易沸天震地逢長風監風雩傅婢剛悍甘乳功敗垂成鞲蔽貫丳關借鬼井桂影果蔬輷磕皭然稼器峻阪鹽車拘牽狂瘖苦竹哀絲遼東列棘流火之烏柳汀離弦走闆龍漠明線碾盤捊聚情投契合曲章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上堂沈廢升擦詩歸石經瘦骨嶙嶙竦詟伭冥绡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