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曆法。《史記·曆書》:“曆術甲子篇。” 司馬貞 索隱:“以十一月朔旦冬至得甲子,甲子是陽氣支幹之首,故以甲子命曆術為篇首,非謂此年歲在甲子也。”《新唐書·西域傳上·泥婆羅》:“﹝ 泥婆羅 ﹞重博戲,通推步曆術。”
“曆術”是漢語中的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方面解析:
“曆術”即曆法,指推算節氣、年月日等時間規律的方法體系。古代文獻中常與天文、占卜等結合,用于制定曆法或記錄時間變化。
古代曆術包含節氣推算、朔望月計算、閏月設置等内容。例如,通過觀測冬至、夏至等節氣調整曆法,或結合天文現象(如日月食)驗證曆法準确性。
“曆術”一詞現代已不常用,更多以“曆法”替代。研究古代曆術可了解天文、數學、曆史等領域的發展,例如漢代《太初曆》、唐代《大衍曆》均屬典型曆術成果。
如需深入研究,建議參考《史記》《新唐書》等原始文獻,或查閱天文曆法相關專著。
曆術是一個漢字詞語,讀音為lì shù。曆指曆法,術指技術或學問,因此曆術指的是研究曆法的技術或學問。
曆術的部首是廠(chuang)部,拆分的筆畫為8畫。
曆術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曆法的研究在中國具有悠久的曆史,古人将曆法的技術總結為曆術。
曆術的繁體字為曆朮。
在古時候,曆術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曆的古代寫法為厤,術的古代寫法為朮。
1. 學習曆術可以了解古代人類對時間的計算和紀年方法。
2. 他是一位頂尖的曆術專家,被稱為“時間大師”。
1. 曆法(lì fǎ):研究和制定時間、年份等的方法和規則。
2. 術數(shù shù):指技術和數學方面的知識和技巧。
曆算、曆學、曆法學。
迷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