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鐘暮皷的意思、朝鐘暮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鐘暮皷的解釋

見“ 朝鐘暮鼓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朝鐘暮鼓"(也寫作"朝鐘暮鼓")是一個漢語成語,其中"皷"是"鼓"的異體字。它源自古代寺院的生活習俗,具有豐富的文化内涵。以下是基于詞典釋義和典籍記載的詳細解釋:

一、字面含義

二、核心本義 形容寺院中僧侶規律作息的報時信號。古代寺廟以晨鐘開啟一日修行(如誦經、勞作),以暮鼓宣告日間活動結束,提醒僧衆作息。這體現了宗教生活的清規戒律與時間秩序。來源:《辭源》。

三、引申義與象征意義

  1. 時光流逝的象征: 鐘鼓聲日複一日響起,成為時間推移、歲月更替的聽覺标志。如白居易《寄韬光禅師》"前台花發後台見,上界鐘聲下界聞。遙想吾師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雖未直用該詞,但意境相通)。來源:《全唐詩》。
  2. 修行生活的寫照: 借指僧侶或隱居者遠離塵嚣、按部就班的生活狀态,帶有清寂、自律的意味。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3. 寺廟的代稱或特征: 有時直接用以指代寺廟環境或其肅穆氛圍。如陸遊《短歌行》"百年鼎鼎世共悲,晨鐘暮鼓無休時"(此處"晨鐘暮鼓"即指寺廟景象)。來源:《劍南詩稿》。

四、文化内涵 該成語承載了中國古代佛教文化中時間觀與修行觀:

總結 "朝鐘暮鼓"本指寺廟中晨撞鐘、暮擊鼓的報時制度,核心含義是寺院規律的作息信號。其深層意義延伸為時光流逝的象征、清修生活的寫照以及寺廟環境的标志,蘊含着警醒世人、珍惜光陰的哲學思考,是漢語中兼具畫面感與文化深度的成語。

網絡擴展解釋

“朝鐘暮皷”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zhāo zhōng mù gǔ(“朝”讀作“zhāo”),其核心含義是佛寺中早晨敲鐘、傍晚擊鼓以報時的傳統,象征僧侶的規律生活和時間的推移。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字面含義

    • 朝鐘:早晨敲鐘,提示僧人開始晨間修行或日常活動。
    • 暮皷:傍晚擊鼓(“皷”為“鼓”的異體字),表示一日修行結束或提醒時間變化。
  2. 引申意義

    • 比喻時間流逝或修行生活的嚴謹規律性。
    • 部分文獻中(如)提到其曾用于暗指“官員享樂無度”,但這一用法較少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

出處與用法


使用場景


常見混淆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文獻,可參考搜索結果中的、4、5。

别人正在浏覽...

八景保稅區巴山越嶺北鄙之音邊垂裁判茶茶償命撤毀赤縺蛇處安思危垂橐刺啓點閲笃老惇素鄂君船二流打瓜房栊奮恚俯拍公賬購物歸嬉含容恒士火酒家姊碣磍稷門近是镌诋踞見困瘁立待柳翠砻磨謀取南選盤涉跑馬解輕歌慢舞清灑曲譬阮孚貂删繁就簡伸舒時趨眡聽守株耍私情梳掃思歸引夙習同秀魏草未入無生果香楠木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