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碣磍的意思、碣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碣磍的解釋

猛獸震怒貌。《漢書·揚雄傳下》:“然後陳鐘鼓之樂,鳴鞀磬之和,建碣磍之虡。”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碣磍,刻猛獸為之,故其形碣磍而盛怒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碣磍”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發音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資料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發音

  1. 讀音:

    • 在表示“猛獸震怒”時,讀作yà xiá(參考、)。
    • 部分資料标注為jié xiá,可能與方言或曆史音變有關(參考、)。
  2. 核心詞義:
    該詞主要用于形容猛獸盛怒時的狀态。例如《漢書·揚雄傳》中記載:“建碣磍之虡”,指鐘鼓架子上雕刻的猛獸呈現出威嚴震怒的姿态(參考、)。


二、引申與用法


三、争議性解釋

部分資料(如)提到“碣磍”指“古代界石”,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碣”單字含義(石碑)的誤推。建議優先采納“猛獸震怒”的主流解釋(參考、)。


四、例句參考

《漢書·揚雄傳》:“建碣磍之虡。”
顔師古注:“碣磍,刻猛獸為之,故其形碣磍而盛怒也。”(、)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書》原文或漢代器物圖譜,了解古代雕刻藝術中的獸形紋樣。

網絡擴展解釋二

碣磍的意思

碣磍(jié qì)是指碑石壘砌起來的地方。碣磍一詞主要用來形容山林中峭立的巨石堆疊而成的景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碣的部首是石,共有13畫;磍的部首也是石,共有14畫。

來源和繁體

《碣磍》一詞最早來源于《詩經·邶風》中的《碣石碣》:“穆穆文王,于邦有嘉。四方有瑤,有犀,斯幹珧,有瓊,瓊珩之祥。”後來古人将碣石碣簡化為碣磍。

在繁體字中,碣磍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不另行有特殊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碣的寫法為“石文石”,磍的寫法為“石文石毛”。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例句

1. 這座山上有一處古老的碣磍,它被認為是守護這片土地的象征。

2. 我們在碣磍上立下了一塊石碑,用以紀念英勇犧牲的先烈。

組詞

- 碣磍山:指以巨石壘砌而成的山形景觀。

- 碣磍堆:指用碑石堆疊而成的一種建築形式。

近義詞

- 碑石:指刻有文字、用于紀念或表彰事物的石頭。

- 峭立:指形容物體高聳或陡峭。

反義詞

- 平川:指沒有高聳和陡峭地勢的平坦山地。

- 平順:指沒有起伏和波動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