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魏顆結草 ”。
“魏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典故和不同文獻解釋綜合理解:
源自“魏顆結草”的典故,出自《左傳·宣公十五年》。春秋時期晉國将領魏顆未按父親臨終遺命将寵妾殉葬,而是将其改嫁。後魏顆與秦将杜回交戰時,一位老人(寵妾之父)結草絆倒杜回,助其獲勝。因此,“魏草”引申為受恩深重、竭力報效的象征。
字面含義
部分低權威性資料提到“魏草”可指“草木茂盛”或“字迹潦草”,但缺乏文獻佐證,可能與字形聯想有關。
構詞解析
在正式語境中,建議采用“魏顆結草”的典故含義,表示感恩圖報。若涉及書法、植物等場景,需結合上下文謹慎使用其他引申義。
《魏草》(wèi cǎo)是一種藝術手法,即以魏晉時代的書法作品為模式而創作的草書。它的主要特點是筆畫繁亂、連綿,形态奔放自由,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魏草》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魏” (魚)和“草” (艸)。其中,“魏”是四劃部首,它的筆畫數是五;“草”是艸草字頭,它的筆畫數是六。
《魏草》這個詞的來源是中國古代的北魏王朝和南朝魏時期,魏晉時代的書法家對漢字書寫進行了獨特的創作。繁體字“魏草”在寫法上與簡化字并無差異。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具體到《魏草》這個詞,它的書寫方式在繁體字上可能會體現出古代漢字的一些特點,如更細膩的筆觸和更複雜的結構。
1. 他的書法作品采用了《魏草》的風格,給人一種獨特的藝術享受。
2. 這幅《魏草》的字畫展示了書法家的獨到造詣。
組詞:魏風、草書、魏晉
近義詞:魏體、魏碑、草隸
反義詞:楷書、隸書、篆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