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砻磨的意思、砻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砻磨的解釋

磨治鍛煉。《鹖冠子·天則》:“若礱磨不用,賜物雖詘,有不効者矣。” 唐 韓愈 《上兵部李侍郎書》:“沉潛乎訓義,反復乎句讀,礱磨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 唐 歐陽詹 《陶器銘》序:“則刓材搜璞,窮山越壑;礱磨雕琢,鑄鍊丹雘。”

碾稻去殼的農具。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二三:“又有廢磨,上級已薄,可代穀磨,亦不損米,或人或畜轉之,謂之礱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砻磨(lóng mò)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特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古代谷物加工器具及工藝過程。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包含以下兩層内涵:

一、器具屬性

砻磨由兩種傳統農具組成:

  1. 砻(lóng):竹木制成的去殼工具,通過上下磨盤摩擦去除稻谷外皮,保留糙米。
  2. 磨(mò):石制研磨器具,用于将谷物粉碎成粉狀。兩者的結合使用體現了古代糧食加工的完整工序鍊。

二、工藝過程

作為動詞使用時,《齊民要術》記載其特指"砻谷舂米"的連續工序:先以砻脫殼,再用磨碾粉。這種工藝在元代《王祯農書》中被描述為"精鑿之功,資于砻磨",印證其在傳統農業中的重要地位。

詞源學角度分析,"砻"從"龍"得聲,暗示其運作時發出的連續摩擦聲;"磨"甲骨文字形即含石臼與杵的象形元素,二字組合完整呈現了農耕文明的技術特征。現代方言調查顯示,該詞仍保留于吳語區部分農村的口語中,但具體使用範圍已顯著縮小。

網絡擴展解釋

“砻磨”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綜合多來源信息解釋如下:


一、動詞義項:磨治、鍛煉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反複打磨、加工使物體變得精細或鋒利,也用于比喻對人或事物的錘煉。例如唐代韓愈《上兵部李侍郎書》中“砻磨乎事業,而奮發乎文章”,即以“砻磨”形容對事業的精進與磨砺。
    此義項可追溯至古代文獻,如《鹖冠子·天則》中的“若砻磨不用,賜物雖诎,有不効者矣”,強調磨煉的重要性。

  2. 深層用法
    在工具制造中,常指對刀劍等器物的精細加工,如“造茲寶刀,既砻既砺”,表明“砻磨”與“砥砺”并列,均屬鍛造工序。


二、名詞義項:碾米農具

  1. 器具功能
    指古代用于脫去稻殼的木制農具,形狀類似磨盤,但材質多為木材,如明代《農政全書》記載“有廢磨,上級已薄,可代谷砻,亦不損米”。
    其工作原理與石磨相似,但更輕便,適合谷物初加工,如“砻谷舂米”。

  2. 操作方式
    需人力或畜力推動,如“或人或畜轉之,謂之砻磨”,說明其使用場景與傳統農耕密切相關。


補充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字典釋義、古籍引用及農具考據,兼顧語言與曆史視角。

别人正在浏覽...

巴高望上班荀背井離鄉貶笑采币草草草緑暢然澄輝傳書搗衣石陡險餓紋飛鼠绯紫蓋纏甘冥感咽格拒功底鼓破衆人捶悍梗桓宮化土會委繪影圖形虎口餘生奬勤罰懶剪竊驕僭镌識口賦老太儠儠邈然嶷如判署跷踦清晖窮懸絨絨撒子殺矢沙朔剩磁盛藻實感詩功刷箒熟慮說本斯喜踏跷通風設備秃滿脫氫頑梗不化畏怯蓊蒙相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