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生果的意思、無生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生果的解釋

佛教語。謂經修持求得涅槃之理,而無生滅之果。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案達羅國》:“見此光明相,疑入金剛定,因請菩薩證無生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生果”是佛教術語,源自梵語“Aśaikṣa-phala”,指修行者達到徹底解脫、不再受輪回之苦的究竟果位。根據丁福保《佛學大辭典》解釋,該詞由“無生”(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與“果”(修行證得的結果)組合而成,特指小乘佛教四果中的第四果“阿羅漢果”。其核心内涵包含三重意義:

  1. 斷惑究竟

    修行者通過徹底斷除“見惑”“思惑”等煩惱,證得“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的境界(《雜阿含經》卷二十六)。這标志着對三界生死根源的根本性破除。

  2. 涅槃實證

    《成唯識論》卷九指出,無生果對應“金剛喻定”的完成,此時“永斷煩惱障及所知障”,契入“無住涅槃”。這種狀态超越生死流轉,但又不同于頑空斷滅。

  3. 修行階位

    在佛教修行體系中,無生果屬于聲聞乘最高果位。《俱舍論》卷二十四将其定義為“諸漏永盡,不複退堕”,對應“盡智”“無生智”的圓滿證得,标志着修行者從凡夫到聖者的終極轉化。

網絡擴展解釋

“無生果”是一個佛教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無生果”由“無”“生”“果”三字組成,字面意為“沒有生滅的果報”。佛教中指通過修行證得涅槃之理,達到超越生死輪回的境界,即不再受生滅之苦的終極果位。

二、出處與經典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玄奘的《大唐西域記·案達羅國》,記載:“見此光明相,疑入金剛定,因請菩薩證無生果。”,表明其與佛教修行實踐密切相關。

三、引申含義

在世俗語境中,“無生果”可比喻努力付出卻未獲得預期成果的情況。例如形容投入大量精力卻無收獲的項目或目标。但需注意,此用法屬于引申,與佛教原義有區别。

四、相關概念

五、使用建議

在宗教語境中,需嚴格遵循其佛教哲學内涵;日常使用引申義時,建議結合上下文說明,避免歧義。

别人正在浏覽...

棒球運動鄙賤不俟駕錯悮電教吊祭第二把手鼎味妒母草奪倫負鬥符箓各級光标觀樂佹詩扢溜河東獅子吼華冠驕伐較約饑殍鸠工酒色之徒君權國浪蘂兩閘裡向卵彈琴滿打滿算美洲妙樂墨绖從戎末孫朋侶丕乃仆人乾打壘前方潛竊陽剽切對戚醮寝端權榮日文塞上馬賞善罰惡聲情并茂誓書守委摔交霜色數計恕實天線鐵則體魄腯腯為複微機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