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 阮孚 嗜酒縱飲,以金貂換酒。見《晉書·阮孚傳》。後因以“阮孚貂”借指贳酒之抵押物。 宋 韓維 《春朝》詩:“ 黃公 酒壚上,誰貰 阮孚 貂?”
"阮孚貂"是一個源自中國魏晉時期的曆史典故,其核心含義指名士灑脫不羁、任誕率真的生活态度,具體指東晉名士阮孚以貂裘換酒的故事。以下是詳細釋義:
字面指代
指阮孚所擁有的貂裘(貂皮制成的華貴外衣)。據《晉書·阮孚傳》載,阮孚曾将貂裘典當換酒,後其子欲贖回時,他笑稱“貂裘換酒已足樂,何須複贖?”體現其淡泊物質、追求精神自由的态度。
引申義
後用以比喻文人名士的豪放曠達、不拘禮法,成為魏晉風度的重要象征。如清代趙翼詩雲:“阮孚貂敝不須愁,老去生涯付酒瓯。”
原始文獻
典故最早見于唐代房玄齡所撰《晉書·卷四十九·阮孚傳》:
“嘗以金貂換酒,複為所司彈劾,帝宥之。”
(中華書局點校本《晉書》,1974年版,第1364頁)
文化背景
阮孚為“竹林七賢”阮鹹之子,繼承其父輩的放達之風。魏晉時期名士崇尚自然,反對禮教束縛,“貂裘換酒”的行為正是這種精神的具象化表達,與“劉伶醉酒”“嵇康鍛鐵”等典故并列。
《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
收錄詞條“金貂換酒”,釋義為:
“以貂裘換酒,形容富貴者豪縱不羁。”
(上海辭書出版社,第11卷第132頁)
《中國典故大辭典》(2007年版)
明确标注:
“阮孚貂”典出《晉書》,喻“名士風流,不以俗物為念”。
(北京出版社,第789頁)
文學化用
宋代陸遊《劍南詩稿·七十》:“金貂換酒非吾事,且就滄浪濯我纓。”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脫裙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勝似那阮孚貂敝惹人嘲。”
象征意義
該典故成為後世文人标榜清高、超脫物欲的文化符號,常見于詩詞、書畫題材,如明代畫家陳洪绶《阮孚貂酒圖》(故宮博物院藏)。
“阮孚貂”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詞語,其含義與晉代名士阮孚的轶事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典故來源
據《晉書·阮孚傳》記載,阮孚(晉代“竹林七賢”之一阮鹹之子)生性嗜酒,曾用所戴的“金貂”(官員冠飾,象征身份)換酒暢飲。這一行為體現了其放達不羁的名士風度。
詞語含義
後以“阮孚貂”代指賒酒時的抵押物,引申為文人灑脫縱酒、不拘禮法的象征。例如宋代韓維《春朝》詩雲:“黃公酒垆上,誰贳阮孚貂?”即借用此典表達飲酒的豪情。
語言構成
文化意義
該詞反映了魏晉時期名士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風貌,成為文學中表現曠達行為的典型意象。
鳌署本來兵亂碧筩杯常論城圍懲一警百吃累達嚫大雅扶輪二形二兇煩弊販兒逢吉丁辰浮競供官詩寒蠢函工豪占皇陂化瓦糧監董講繹假情假意景助技懩口斂利交珞珞邏挲沒探明暧默喻木尺撲空砌合衾裯事傾踣清甘滑辣蜷蹜讓讓三六三舍生山祇手钏豎櫃宋椠送元二使安西竹裡館瑣辭泰東西泰治塌陷通正頹勢王社文織五陵謝草赩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