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安思危的意思、處安思危的詳細解釋
處安思危的解釋
猶言居安思危。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會出現困難及危險。《隋書·音樂志下》:“居高念下,處安思危。”
詞語分解
- 處的解釋 處 (處) ǔ 居住:穴居野處。 存在,置身:設身處地。處心積慮。處世。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處。 決定,決斷:處理。 對犯錯誤或有罪的人給予相當的懲戒:處罰。處決。 止,隱退:處暑。 處
- 危的解釋 危 ē 不安全:危險。危殆。危言(a.故意說吓人的話;b.直言)。危難(刵 )。危如累(噄 )卵。 損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驚奇的:危言聳聽。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網絡擴展解釋
“處安思危”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ǔ ān sī wēi,其核心含義是在平安的環境中要預見到潛在的危險,強調未雨綢缪的憂患意識。
詞義解析
-
字面拆解:
- “處”:意為“處于、居于”。
- “安”:指安樂、安定的環境。
- “思”:表示思考、考慮。
- “危”:指危險、困難。
整體可理解為“身處安樂時,需警惕可能的危機”。
-
近義詞:居安思危。
-
反義詞:及時行樂。
出處與引用
該成語最早見于《隋書·音樂志下》:“居高念下,處安思危。”。南宋郭茂倩在《樂府詩集·皇複》中也有引用:“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律無虧。”。此外,部分文獻關聯到《書經》的“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兩者含義相通。
使用場景
- 警示作用:提醒人們在穩定環境中保持警惕,如企業管理、政策制定等。
- 勸誡功能:常用于強調長遠規劃,避免因眼前安逸忽視潛在風險。例如:“我們得處安思危,要有長遠計劃。”。
文化内涵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憂患意識,與“未雨綢缪”“防微杜漸”等思想一脈相承,倡導通過預見性思考增強應對危機的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隋書》或《樂府詩集》原文,或通過權威詞典查詢擴展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處安思危》是一句成語,意思是在安逸舒適的環境中也要時刻保持警惕,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危險或困難。下面給出一些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處:部首「夂」,共5畫
- 安:部首「宀」,共6畫
- 思:部首「心」,共9畫
- 危:部首「卩」和「韋」,共6畫
來源:
《處安思危》出自中國古代文學名著《論語·述而》,也被孔子作為為人處事的重要原則之一。
繁體寫法:
「處安思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較為簡化,「處安思危」的古代漢字寫法為「處安思危」。
例句:
- 在順利的工作環境中,我們也要時刻「處安思危」,以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困難。
- 即使生活安逸,我們也要「處安思危」,不忘初心,保持警惕。
組詞:
思慮、危機、安定、處世、處境等。
近義詞:
居安思危、守望相助、未雨綢缪、事前防範等。
反義詞:
掉以輕心、視危如霧、不慮後果、不察于事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