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處安思危的意思、處安思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處安思危的解釋

猶言居安思危。處在安樂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會出現困難及危險。《隋書·音樂志下》:“居高念下,處安思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處安思危"(也常寫作"居安思危")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蘊含着深刻的憂患意識和治國理政的智慧。其核心含義是指在平安、安定的時候,要時刻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和困難,從而保持警惕,做好應對準備。

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核心釋義:

    • 指身處安全、安定的環境時,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危險和禍患。強調在順境中要有危機意識,未雨綢缪,防患于未然。
  2. 字詞拆解:

    • 處 (chǔ): 動詞,意為“居住”、“處于”、“置身于”。
    • 安 (ān): 形容詞,意為“安全”、“安定”、“平安”。
    • 思 (sī): 動詞,意為“思考”、“考慮”、“想到”。
    • 危 (wēi): 形容詞,意為“危險”、“危急”、“不安定”。
    • 因此,字面意思就是“處于安定時要想到危險”。
  3. 出處與典故:

    • 該成語最早可追溯至《左傳·襄公十一年》。原文記載:“《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這裡引用的是《尚書》中的思想(今本《尚書》無此句),強調在安定時要想到危險,想到危險就會有所準備,有準備就能避免禍患。
    • 唐代名臣魏徵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提到:“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用此語勸谏唐太宗在天下太平時也要保持警惕,節儉自律。
  4. 現代含義與應用:

    • 在現代漢語中,“處安思危”(或“居安思危”)的含義得到了繼承和擴展:
      • 個人層面: 提醒人們在生活順利、事業有成時,不要得意忘形,要想到潛在的困難和挫折,保持謙虛謹慎,持續學習和進步。例如,在職場上,即使工作穩定,也要不斷提升技能,以防被淘汰。
      • 組織/企業層面: 要求組織在經營良好、市場穩定時,也要關注潛在的風險(如市場變化、技術革新、競争對手),制定應急預案,确保可持續發展。
      • 國家/社會層面: 強調國家在和平發展時期,也要重視國防建設、維護國家安全、防範各種風險挑戰(如經濟風險、自然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等),保障長治久安。
  5. 同義詞與反義詞:

    • 同義詞: 安不忘危、未雨綢缪、防患未然、有備無患、常備不懈。
    • 反義詞: 高枕無憂、麻痹大意、掉以輕心、樂不思蜀。

“處安思危”是一個富有哲理和現實指導意義的成語。它告誡人們,無論在個人生活、事業發展還是國家治理中,都不能滿足于眼前的安定局面,而應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預見并防範可能出現的危機,做到有備無患。這種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重要的精神財富之一。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處安思危”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ǔ ān sī wēi,其核心含義是在平安的環境中要預見到潛在的危險,強調未雨綢缪的憂患意識。

詞義解析

  1. 字面拆解:

    • “處”:意為“處于、居于”。
    • “安”:指安樂、安定的環境。
    • “思”:表示思考、考慮。
    • “危”:指危險、困難。 整體可理解為“身處安樂時,需警惕可能的危機”。
  2. 近義詞:居安思危。

  3. 反義詞:及時行樂。


出處與引用

該成語最早見于《隋書·音樂志下》:“居高念下,處安思危。”。南宋郭茂倩在《樂府詩集·皇複》中也有引用:“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照臨有度,紀律無虧。”。此外,部分文獻關聯到《書經》的“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兩者含義相通。


使用場景


文化内涵

該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憂患意識,與“未雨綢缪”“防微杜漸”等思想一脈相承,倡導通過預見性思考增強應對危機的能力。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隋書》或《樂府詩集》原文,或通過權威詞典查詢擴展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剝殼背場兒邊俸哱啰不公鈔寫宸垣穿換房頭風貌風雲變態浮禮兒改革開放感生嗝頓宮媛狗蠅梅呱哒管路關煞黃支花市會友家邦家常便飯節財傑起景附金鼓喧阗酒舠琅當郎官星奁體帽檐煤球爐南為女夫旁逸橫出皮褥子前期謙謙覃愛欽柴清監散朝散賜身尤施屠手毫收口戍備稣活遂疑忝污體重通常團隊精神王豹污抔嚣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