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hort lyric]
(2) 短的詞調
因見柳花飄舞,便偶成一小令,調寄《如夢令》。——《紅樓夢》
(3)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
(1).指 晉 王珉 。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王東亭 與 張冠軍 善。 王 既作 吳郡 ,人問 小令 曰:‘ 東亭 作郡,風政何似?’” 劉孝标 注引《續晉陽秋》曰:“ 王獻之 為中書令, 王珉 代之。時人曰大小 王令 。”《晉書·王珉傳》:“ 王珉 字 季琰 ,少有才藝,善行書……代 王獻之 為長兼中書令。二人素齊名,世謂 獻之 為 大令 , 珉 為 小令 。”後人亦用以借譽較年幼之善草書者。 唐 皎然 《陳家童子·草書歌》:“ 王 家小令草最狂,為予揮灑驚騰勢。”
(2).詞體名。 唐 時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詞,當作酒令,後遂稱詞之較短小者為小令。 唐 白居易 《就花枝》詩:“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擲骰盤呼大采。” 宋 晏幾道 《鹧鸪天》詞:“小令尊前見 玉簫 ,銀燈一曲太妖嬈。”
(3).但詞之稱令者并非皆為小令。如“百字令”等。 宋 顧從敬 《草堂詩馀》謂以五十八字以内者為小令,今仍沿用,然無據。 清 朱彜尊 《<詞綜>發凡》:“ 宋 人編集歌詞,長者曰慢,短者曰令,初無中調、長調之目,自 顧從敬 編《草堂詞》,以臆見分之,後遂相沿,殊屬草率。”
(4). 清 徐釚 《詞苑叢談·體制》亦謂不能以字數分小令、中調、長調。參見“ 小詞 ”、“ 小調 ”、“ 小曲 ”。
(5).散曲之一種。 元 人也稱“葉兒”。體制短小,多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以别于套數大曲。但也有例外,如“帶過曲”、“重頭”等即為小令特殊形式。 元 芝庵 《唱論》:“成文章曰樂府。有尾聲名套數。時行小令喚葉兒。”
(6).民間小曲。猶言小調。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韻》:“樂府、小令兩途,樂府語可入小令,小令語不可入樂府。” 明 王骥德 《曲律·論小令》:“渠(指 周德清 )所謂小令,蓋市井所唱小曲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記·鄭風》:“其間男女狎邪之詩,亦如近代之雜曲小令,多懸拟想像,摹寫艷情,不必實有其事。”參見“ 小曲 ”、“ 小調 ”。
關于“小令”的詳細解釋如下:
“小令”是中國古典文學中的一種短小精煉的文體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兩類:
如需更完整的例證或曆史脈絡,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學史專著。
小令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小和令。
小字的部首是⺅,字形上如果将⺅字去除,剩下的部分形狀類似于“人”字。小字的筆畫數是三畫。
令字的部首是人,字形上是在人字的左邊加上一個橫折,類似于“什”字。令字的筆畫數為五畫。
小令這個詞的來源有兩種解釋。一種解釋是指谷倉中儲藏的少量糧食,意味着少量的物品或者東西。另一種解釋是指民間歌謠,小調的意思。
關于小令的繁體字,通常會寫作「小令」,也可以寫作「小令」。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和現在有所不同。以小令為例,古代的寫法是「小令」,其中「小」的字形與現代寫法略有區别,「令」的字形與現代寫法較為一緻。
以下是小令這個詞的例句:
1. 他的藏書室裡隻有一小令的古籍。
2. 他唱起了一首小令,樂聲飄蕩在夜空中。
與小令相關的組詞有:小調、小品、令牌。
近義詞有:小曲、小調。
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立概念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