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瀕臨絕境又重獲生機。 宋 蘇轍 《代陳汝羲學士南京謝表》:“乞身閑冷,但求安養於餘生;絶意功名,不復幹求於當世。豈謂聖恩未棄,見收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亦作“ 枯枝再春 ”。
“枯木再生”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指枯死的樹木重新恢複生命力,比喻曆經挫折或絕境後重獲生機。該成語通過自然現象隱喻人在困境中逆襲、事物衰落後複興的情景。
最早見于宋代蘇轍的《陳汝義學士南京謝表》:“豈謂聖恩未棄,見桑榆,枯木再生,重沾雨露。”文中以“枯木再生”表達對朝廷恩澤的感激,暗喻失意後重新被啟用。
常用于形容個人、組織或事物經曆低谷後重新振作,強調逆境中的希望與韌性。例如企業扭虧為盈、個人重拾信心等場景。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詞典及百科釋義,完整信息可參考相關來源。
《枯木再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枯萎的樹木重新發芽生長,比喻生命力旺盛,能夠重整旗鼓、重新恢複活力。
拆分部首和筆畫:
《枯木再生》的拆分部首是木,筆畫數為4。
來源:
《枯木再生》最早出現在《神農氏草木記》中,意味着枯萎的樹木重新恢複生機。
繁體:
《枯木再生》的繁體字為「枯木再生」。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作「枯木〻生」。
例句:
他遭遇了一場慘敗,但是他像一棵枯木再生,重新振作起來。
組詞:
枯木再生、絕處逢生、生機勃勃。
近義詞:
鳳凰涅槃、東山再起。
反義詞:
一蹶不振、四分五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