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判案件。《後漢書·百官志五》:“凡郡國皆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姦。”
“決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決訟(拼音:jué sòng)指審判案件,即對訴訟糾紛進行裁決的過程。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
曆史文獻:
最早見于《後漢書·百官志五》:“凡郡國皆掌治民,進賢勸功,決訟檢姦。” 此句表明,古代地方官員的職責包括治理百姓、選拔人才、審判案件及監察不法行為。
構詞解析:
以上内容綜合自《後漢書》及多個詞典釋義,如需進一步查詢,可查看相關古籍或權威曆史文獻。
決訟是一個漢字詞語,用來描述一種法律程式,通過司法機關對争議進行解決的過程。它可以指訴訟的結果,也可以指具體的訴訟行為。
決字由冖部和夊部組成。冖部在漢字中表示覆蓋、包裹的意思。夊部則表示行走。決字共有12劃。
決字最早的來源是象形字,形狀如同一個蓋子覆蓋在一個直立行走的人物上。決字的繁體寫法為「決」。
古代漢字中的決字寫作「訣」,它由讠部和夬部組成。讠部表示言語,夬部表示斷裂。古代的意思是通過言語來進行斷裂。
1. 在最後的決訟中,法官作出了公正的裁決。
2. 雙方無法達成一緻,隻能通過決訟來解決糾紛。
決策、決定、終決、裁決
審判、訴訟、裁判
和解、調解、妥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