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溝境的意思、溝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溝境的解釋

指國界,邊界。《墨子·天志下》:“大國之君……攻伐無罪之國,入其溝境,刈其禾稼,斬其樹木。” 張純一 集解引 尹知章 曰:“國境設溝以限之,因雲溝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溝境”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田地或區域的邊界、界限,尤其特指由溝渠劃分形成的田界或地域分界。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進行詳細解釋,并引用權威典籍作為參考:

  1. 核心釋義: “溝境”由“溝”與“境”二字組合而成。

    • 溝 (gōu): 本義指田間的水道、溝渠。《說文解字·水部》:“溝,水渎也。廣四尺,深四尺。” 在土地劃分中,“溝”常作為區分不同田塊或區域的标志物。
    • 境 (jìng): 本義指疆界、邊界。《說文解字·土部》:“境,疆也。” 引申指區域、地方。 因此,“溝境”合起來,字面意思即為“以溝渠為标志的邊界”,或“由溝渠劃分出的區域界限”。它強調的是利用人工開鑿的溝渠作為劃分土地所有權、使用權或不同行政區域邊界的标志。
  2. 具體内涵與應用: 該詞主要用于古代農業社會或土地制度相關的語境中,描述通過挖掘溝渠來明确劃定土地範圍的行為或結果。例如:

    • 在井田制或類似的土地分配制度下,“溝境”指劃分公田、私田或不同農戶土地的溝渠界限。
    • 在疆域劃分上,“溝境”可指利用自然或人工溝壑作為國與國、行政區與行政區之間的分界線。
    • 其核心在于強調“溝”作為物理标識對“境”(邊界)的界定作用。
  3. 古籍例證與權威參考:

    • 《周禮·地官·小司徒》鄭玄注: 在解釋古代土地經界制度時,鄭玄(東漢經學家)的注解雖未直接使用“溝境”一詞,但系統闡述了溝洫(溝渠)在劃分“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等不同層級田界中的作用,是理解“溝境”概念的重要背景。其思想體現了利用溝渠确立田界(即“溝境”)的實踐。來源:《周禮注疏》(可參考中華書局點校本《十三經注疏》)。
    • 《說文解字》相關釋義: 許慎(東漢文字學家)對“溝”和“境”的訓诂(見上文),為理解“溝境”的詞義構成提供了最基礎的語源學依據。來源:許慎《說文解字》(可參考中華書局影印本)。
    • 清代考據學著作: 清代學者如程瑤田在《溝洫疆理小記》等研究古代溝洫制度的著作中,對利用溝渠劃分田界(即“溝境”)有更詳盡的考證和論述。來源:程瑤田《通藝錄》(包含《溝洫疆理小記》)。

“溝境”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意指以溝渠作為标志或手段劃分出來的田地或區域的邊界、界限。它體現了古代社會,特别是農業管理中,利用水利工程(溝渠)進行土地劃分和疆界确定的實踐。其權威釋義和用例主要見于古代經學注疏(如鄭玄注《周禮》)、字書(如《說文解字》)及後世研究古代土地制度的考據學著作(如程瑤田的著作)中。

網絡擴展解釋

“溝境”是一個存在多重解釋的詞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

  1. 國界/邊界說(主流解釋) 根據《墨子·天志下》的記載,“溝境”指古代國家邊境,因在國境線上挖掘溝渠作為界限而得名。例如:“大國攻伐無罪之國,入其溝境”即描述入侵他國邊界的行為。

  2. 困境說(少數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将其解釋為成語,表示“處于困境無法脫身”,但此釋義未見于古籍用例,可能與字面聯想(“溝”象征困境)有關,需謹慎使用。

建議參考方向:

别人正在浏覽...

白牒白石飛仙碧緑碧霞元君波色不欺闇室裁琢長褂吃得開挫鍼打髀石代明蕩析離居獨到反襯發聞封授富媪赓本耕紡姑寬翰學豪寵合口椒轘脔華軒将門有将見微知萌急救計窮力盡開袥可口可樂媿荷聯單俐落镂脂剪楮鸾漂鳳泊落花媒人螺絲起子露曉尨詭目光炯炯蹑蹺逆親秋枯煽行升官發財世局識明智審獸香説鹹道淡術數熟研樞掖探籌投鈎骰兒塗筍五花殺馬武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