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in self-reference)Ⅰ]∶自稱,謙稱(多見于早期白話)
小可每還疑心,不敢輕信。——《二刻拍案驚奇》
(2) [unimportant]∶尋常,不重要
非同小可
(1).猶稍好,尚可。 晉 王羲之 《與人書》:“頃猶小差,欲極遊目之娛,而吏卒守之,可歎耳。 東陽 花果似小可,何日得卿諸人。”
(2).猶小小。引申而為細小、低微、尋常、輕易等意。 宋 範仲淹 《讓觀察使第一表》:“今賊界沿邊小可首領,并僞署觀察使之名。”《西遊記》第二六回:“就是遊遍海角天涯,轉透三十六天,亦是小可。” 周立波 《民兵》:“别的都猶是小可,隻怕婚姻上會發生一點子阻礙。”
(3).疾病稍愈。 晉 王羲之 《與人書》:“吾小可,當自力 蕪湖 迎汝。”《醒世恒言·勘皮靴單證二郎神》:“氏兒不幸,惹下一天愁署緒,卧病兩月,才得小可。”
(4).自稱謙詞。 元 楊顯之 《潇湘雨》第四折:“小可是 臨江驛 的驛丞。”《水浒傳》第四一回:“小可不才,自幼學吏。”《孽海花》第九回:“隻好待小可探探口氣,明日再行奉覆罷。” 梁斌 《播火記》第一卷十二:“小可年幼,還沒拜見過老前輩們。”
小可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
指代自己時表示謙遜,常見于古代白話小說與戲曲,相當于“鄙人”或“在下”。例如《水浒傳》中人物對話常用“小可”自稱,體現說話者的謙卑态度。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卷,第1593頁);王力《古代漢語常識》(商務印書館,2010年,第87頁)。
形容事物輕微、不重要或價值較低。如“區區小可之事”指不值一提的小事。此用法在現代漢語中仍可見于書面語。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442頁);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第589頁)。
部分地區方言中引申指年幼者或地位低下的人,如“小可之輩”。此義項使用範圍較窄,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來源:《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第2135頁)。
“小可”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小可”既可作謙稱,也可表尋常,需結合語境判斷。其衍生詞“非同小可”在現代漢語中更常用,強調重要性。
北都倍心吡啶查頭鯿遲挨床敷辭愬宕出來靛草定名筆杜觯放貸蕃薯風雨無阻複合詞負茲弓弝咕哝故事影片黑木耳恒談合尊皇統槚茶堿鹽劫運齽齘駿蹄舉止大方開田林産美洲猛虎深山門獎眠卧廟學明黃拿下馬來漚麻胖頭魚平津邸千慮一得謙讬頃日勸釋人樂日完容表戎公搔背膳部山迳市井踏凳田師仙構仙翰嚣張瀉潤息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