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世的歡樂。《莊子·天道》:“與人和者,謂之人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成玄英 疏:“俯同塵俗,且適人世之懽;仰合自然,方欣天道之樂也。”
人間的音樂。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宗廟之樂,宮為之先,其次角,又次徵,又次羽。宮、角、徵、羽相次者,人樂之叙也,故以之求人鬼。”
“人樂”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維度解析:
一、核心含義:人世的歡樂
詞源與定義
該詞最早出自《莊子·天道》,原文“與人和者,謂之人樂”,指人與人和諧相處産生的愉悅狀态,強調集體性的歡樂氛圍。成玄英注疏時進一步解釋為“俯同塵俗,且適人世之懔”,即融入世俗生活獲得的快樂。
使用場景
常用于描述節日慶典、成功慶祝等群體歡慶場合,如“母親節時子女團聚,家中人樂融融”。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對和諧社會的向往。
二、延伸含義:人間的音樂
補充說明
“樂”字本身有“lè”(快樂)與“yuè”(音樂)兩種讀音,因此“人樂”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現代日常使用中,第一種解釋更為常見。
《人樂》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為人們的快樂、喜悅。“人”是人類的意思,“樂”則表示快樂。
《人樂》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人”的部首是“亻”,“樂”的部首是“乙”。它們的筆畫數分别是2和3。
《人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詩經》中的《小雅·鴻雁》篇。在這首古詩中,有句話“人之初,性本善。” 其中“人”和“善”之間的意境和人們的快樂、喜悅相聯繫,逐漸衍生出“人樂”一詞。
在繁體字中,“人樂”兩個字的書寫形式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古代漢字的變遷演化,古時候寫作“人樂”。其中,“人”的右側有一個“木”的象形,代表人類站立在大地上,表達了人類的形象;“樂”的寫法較為複雜,由許多象形和指事形組合而成,代表了人們快樂的樣子。
1. 他的笑容洋溢着人樂的情感。
2. 這部電影展現了真實的人樂。
1. 人生樂章
2. 人歡樂慶
3. 人人樂意
歡喜、快樂、幸福
悲傷、憂愁、痛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