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膳部的意思、膳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膳部的解釋

古官署名。掌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周禮·天官》冢宰之屬有膳夫、淩人二職。 晉 有左右士曹, 北齊 改左士為膳部郎。 唐 設膳部郎中、員外郎,屬禮部。 明 改膳部為精膳司。 清 末始廢。 宋 高承 《事物紀原·三省綱轄·膳部》:“即 周 官膳夫也, 晉 有左右士曹, 北齊 曰膳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膳部是中國古代官署名,始置于隋代,為中央機構“六部”中禮部下屬的四司之一,主要負責宮廷及國家祭祀宴飨的膳食供應與管理。其核心職能包括:

  1. 膳食供應

    掌管祭祀、朝會、宴飨等重大禮儀活動的食材籌備與飲食調配,涉及肉類、酒醴、糧米等物資的供應标準與分配流程。唐代《唐六典》明确記載膳部“掌邦之牲豆、酒膳,辨其品數”,強調其對祭祀宴飲規格的嚴格規範。來源:《中國曆史大辭典·職官制度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2. 食官管理

    統轄宮廷膳食相關官吏,如掌膳、食醫等職位,監督禦膳制作流程及飲食安全。隋代設膳部侍郎,唐代改稱郎中,下設員外郎等職,形成層級分明的管理體系。來源:《通典·職官典》,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禮儀規制

    依據禮法制定不同場合的飲食等級制度,如祭祀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宴請藩使的菜品數量等,體現“禮食合一”的傳統政治文化。北宋《事物紀原》稱其職能“總掌食飲,以奉至尊”。來源:《中國古代官制史》,東方出版中心。

曆史沿革:

詞源考據:

“膳”本義為備置食物,《說文解字》釋“具食也”;“部”指官署機構。二字合稱凸顯其專職化屬性,區别于一般膳食機構(如光祿寺掌祭祀,太官署掌禦膳)。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膳部是中國古代官署名,主要職責與祭祀、宮廷飲食及物資管理相關,其曆史沿革如下:

一、核心職責

  1. 祭祀管理:掌管祭器、牲豆(祭祀用牲畜和禮器)、酒膳等祭祀物資。
  2. 宮廷飲食:負責皇室膳食供應及宴會籌備。
  3. 藏冰事務:管理冰窖,為宮廷提供夏季用冰(古代重要物資)。

二、曆史演變

  1. 起源:周代設“膳夫”“淩人”官職,分掌飲食與藏冰,為膳部雛形。
  2. 晉至北齊:晉代設左右士曹,北齊改稱“膳部郎”。
  3. 唐代定型:隸屬禮部,設郎中、員外郎等職,職能規範化。
  4. 明清變革:明代更名為“精膳司”,清末隨舊制廢除。

補充說明
膳部職能反映了古代“禮食合一”的傳統,将飲食管理與祭祀、禮儀緊密結合。其藏冰職責亦體現古代對食物保鮮和季節物資調控的重視。

别人正在浏覽...

白癜風白鷳白棗貶逐飙馭避仇避正堂慘目沖子籌議楚甲楚騷黛壤滌濫鼎薦蹲龍堵嘴犯分凡夫俗子礬頭飛行器甘草橫心烘幹簧惑荒榛乎號活期存款賈客家廟簡拔艱屯交混加銜凈馔君人奎墨盼睇蒲望漆城切實可行青烏術如法炮制缫絲蛇茄獅子花順典伺閑松節油通舊投瓊土化為淵驅魚,為叢驅爵委運屼嵂鮮潤潤纖疎仙緣銷骨小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