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近日。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東方朔》:“陛下頃日頻興造宮室,斬伐其居,故來訴耳。” 南朝 齊 張充 《與尚書令王儉書》:“頃日路長,愁霖韜晦,涼暑未平,想無虧攝。” 明 王世貞 《藝苑卮言》卷三:“甞聞 湯仲 歎《九歌》,昔讀《楚辭》,意不大愛之。頃日視之,實自清絶滔滔,故自是識者。”
(2).昔日,往昔。 元 盧摯 《蟾宮曲·襄陽懷古》曲:“平生傳癖,頃日書癡。”一本作“須日”。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專愚·迂仙别記》:“ 陳孝廉 喜弈,公( 迂公 )以棋劣,故得近,每受饒四子。一日弈罷,公適輸四子,色然驚顧曰:‘頃日若不見饒,定是和局。’”
“頃日”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兩個釋義:
近日
指近段時間或最近的日子。例如:
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東方朔》中“陛下頃日頻興造宮室”一句,意為“陛下近來頻繁興建宮殿”;
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提到“頃日視之,實自清絶滔滔”,表示“近日細看,确實清新絕妙”。
昔日/往昔
指過去的時間或從前的日子。例如:
元代盧摯《蟾宮曲·襄陽懷古》中“平生傳癖,頃日書癡”,意為“一生愛讀傳記,從前沉迷書籍”;
明代馮夢龍《古今譚概》中“頃日若不見饒”的“頃日”也指“往日”。
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頃日書癡”中的“頃日”需聯繫全文理解為“昔日”,而非“近日”。
(綜合參考:)
頃日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片刻,瞬間。
拆分部首和筆畫:頃字由兩個部首組成,上面的元是頭部部首,下面的十屬于紀錄部首。它總共有十一筆。
來源:頃字最早源于甲骨文,出現在商代的金文中,表示限時、片刻。演變至今,頃字的意義逐漸引申為短暫的時間。
繁體:頃的繁體字為頃,形态上稍有區别,但音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行書和隸書中,頃字的寫法有些許變化。行書中的頃字筆畫較少,形似今天的頃。而在隸書中,頃字的形态類似于今天的井,較為繁複,但仍可辨認。
例句:
1. 我轉身的頃日,他已經消失在人群中。
2. 頃日之間,他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了世界級的音樂家。
組詞:
頃刻(片刻)、頃刻之間(瞬間)、頃刻間(短時間)、頃刻間(片刻、瞬間)、頃息(片刻)、頃刻間(瞬間)、頃刻(短時間)、頃刻(立即)、頃刻之間(一會兒)、頃刻(頃刻間)、頃年(一時間)
近義詞:
片刻、刹那、瞬間、瞬息、頃刻、一瞬間、瞬時
反義詞:
永久、長久、永遠、長時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