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戎工 ”。兵事。《詩·大雅·江漢》:“肇敏戎公,用錫爾祉。” 毛 傳:“戎,大;公,事也。” 鄭玄 箋:“戎,猶女也,今謀女之事,乃有敏德。”
“戎公”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和來源進行解析,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方向:
基本含義
“戎公”指古代軍事統帥或将領,帶有尊稱性質,強調其權威性和軍事領導地位。
引申用法
現代也可引申為某領域的權威人物,如稱學術或行業領袖為“戎公”,表達對其地位的認可。
古典文獻中的定義
根據《詩經·大雅·江漢》記載:“肇敏戎公,用錫爾祉。”此處“戎公”指兵事(軍事事務),毛傳注“戎,大;公,事也”,即國家大事。
詞義演變
該詞早期側重指代軍事行動本身,後逐漸衍生出對軍事領袖的尊稱,體現語義的擴展。
建議查閱《史記》《詩經》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查字典)以獲取更精準的語境分析。
《戎公》這個詞指的是古代戰國時期的将軍或軍事統帥。字面意思解釋為“戎(戰争)之主公”,指的是在戰争中具有統治地位和軍事權威的人物。
《戎公》的部首是“戈”(戈字旁),筆畫數為14畫。
《戎公》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戰國時期的曆史記載。在《左傳》中,經常用來提及當時各國的軍事統帥。
《戎公》的繁體字為「戎公」。
古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在古時候的寫法中,「戎公」的字形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
1. 戎公率領軍隊,獲得了重要的勝利。
2. 他出生在将軍世家,自小就被賦予了戎公的責任。
1. 戎将:指戰争中的将領。
2. 公主:女性貴族的稱號,古代宮廷中的女子官員。
3. 軍功:指軍人在戰争中所取得的成績和功勞。
4. 統帥:指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有統領全軍的職責。
将軍、軍師。
平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