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頭并進。《楚辭·離騷》:“屯餘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并馳。”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裡,仰齊足而并馳。”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時序》:“於時 正始 餘風,篇體輕澹,而 嵇 、 阮 、 應 、 繆 ,并馳文路矣。”
“並馳”(拼音:bìng chí)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本義
指馬匹并排奔馳,如《文選·張衡·西京賦》中“百馬同辔,騁足并馳”,描繪了馬群齊頭并進的場景。
引申義
引申為并駕齊驅、勢均力敵的狀态,常用于形容能力或成就相當的人或事物。例如曹丕《典論·論文》提到“鹹以自騁骥騄于千裡,仰齊足而并馳”,強調文人各展所長、難分高下;劉勰《文心雕龍·時序》則以“并馳文路”描述文學創作的繁榮景象。
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文本中,現代漢語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強調競争、協作或同步發展的比喻性表達。
注意: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但因搜索結果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進一步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專業辭書以獲取更精準的釋義。
「並馳」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并行奔馳。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丷」和「馬」,具有9個筆畫。該詞來源于古代的文人筆記《並馳記》,用以描述兩輛馬車并行奔馳的場景。
在繁體字中,「並馳」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可以使用類似「竝馳」的形式來表達「並馳」的含義。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也可以見到。
以下是幾個例句:
一些與「並馳」相關的詞語有「并列」、「并行」和「競争」。這些詞語都與兩個或多個事物同時進行或相互争鬥相關。
與「並馳」相反的詞語有「單行」、「單獨」和「與衆不同」。這些詞語都表示單一的、獨立的或與其他事物不同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