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展翅飛翔。 漢 阮瑀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濯鱗清流,飛翼天衢。”
(2).指飛鳥。 南朝 梁武帝 《天安寺疏圃堂》詩:“晻曖矚遊絲,出沒看飛翼。” 唐 杜甫 《哀江頭》詩:“飜身向天仰射雲,一箭正墜雙飛翼。” 清 王庭 《暗香·漢口夜泊》詞:“行客,眠未得。欲寄與暗懷,難附飛翼。”
飛翼是漢語中由"飛"與"翼"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具有飛行能力的翅膀。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商務印書館,2020年)的定義,該詞包含三個層面的釋義:
本義層面:指鳥類或昆蟲用于飛翔的翅膀,如《詩經·小雅》中"鳳凰于飛,翙翙其羽"描述的飛行器官。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動物學大辭典》(科學出版社,2019年)将飛翼解釋為"生物體通過特定生理結構實現空中位移的運動器官"。
引申層面:在文學作品中常喻指快速移動的事物,如李白《蜀道難》中"飛湍瀑流争喧豗"所展現的動态意象。北京大學中文系編纂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指出,該詞在古典詩詞中多用于營造疾馳、飄逸的意境。
現代應用:航空工程領域特指無尾翼飛行器設計,參考中國航空研究院《航空科技名詞》(國防工業出版社,2021年)的定義,這種氣動布局通過翼身融合技術提升飛行效率,典型代表如B-2隱形轟炸機的飛翼式構型。
“飛翼”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引申比喻
作為成語使用時,比喻行動迅速、效率高,如“飛翼”形容人做事如鳥兒振翅般敏捷。
在航空領域,“飛翼”是一種無尾翼飛行器氣動布局,又稱“全翼機”,其機身與機翼融為一體,例如B-2隱形轟炸機。這種設計能減少空氣阻力并提升隱身性能。
用于人名時,“飛”象征迅捷,“翼”代表自由與專注,組合寓意積極進取、志向高遠。
“飛翼”的詞義涵蓋文學意象、科技概念、現代生活及文化符號,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若需深入某領域(如航空技術),可參考專業文獻或百科來源。
班兵苾刍尼不啞不聾菜蔬耽嗜大軸打樁機滴流撲放盤仿効風波平地佛手蕉光國冠狀動脈含黃伯黑天摸地合勢赫爍鴻鱗懽然回頭是岸胡蘆笙揭示旌麾九成啾嘩開脫顆粒肥料老營礌石涼薄憀憀麗唱臨期籠籠梅勒額真妙方蜜蟲攀龍托鳳拑馬清間輕日驅執攘攘營營人老珠黃肉簡牌嚅動商務辦事處申禱沈謀研慮十二闌幹殊勳陶巾天文單位恬噪亭佐提起五言城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