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出仕。語出《後漢書·周磐傳》:“居貧養母,儉薄不充。嘗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歎,乃解韋帶,就孝廉之舉。” 李賢 注:“以韋皮為帶,未仕之服也。求仕則服革帶,故解之。” 唐 王勃 《别盧主簿序》:“惟高明之捧檄,屬吾人之解帶。”
(2).解開衣帶。表示熟不拘禮,或表示閑適。《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深謂 備 雄姿傑出,遂解帶寫誠,厚相結納。” 南朝 梁 沉約 《遊沉道士館》詩:“開衿濯寒水,解帶臨清風。” 唐 白居易 《常樂裡閑居》詩:“誰能讎校閒,解帶卧吾廬。” 宋 梅堯臣 《西禅院竹》詩:“解帶欲忘歸,壺觴歡自足。”
“解帶”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出仕為官
源自《後漢書·周磐傳》典故,指脫下未仕時佩戴的“韋帶”(平民服飾),改系象征官職的“革帶”,引申為開始仕途。如唐代王勃《别盧主簿序》中“解帶”即此意。
解開衣帶
字面指松開腰帶,常用于兩種情境:
可通過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
解帶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解”和“帶”兩個字組成。
“解”字的部首是言字旁,總筆畫數為13。而“帶”字的部首是巾字旁,總筆畫數為9。
“解帶”一詞源自于古代婦女解開束腰帶的動作,傳統中用以表示婦女解開束縛的象征,也有解除封印的意思。
繁體字中,“解”和“帶”的字形并無明顯差異,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解”字常有多種寫法,如金文、篆書、隸書等。有時候會将解寫作解而不是現在的解。而“帶”字沒有明顯的古時候寫法變化。
1. 他解開腰帶,感覺整個人舒服多了。
2. 心情不好時,我常常會選擇到海邊散散步,解帶壓。
裸帶、解放、解脫、解毒、帶領
放松、解開、拆解、解脫
束縛、系緊、封閉、拴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