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扣角的意思、扣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扣角的解釋

相傳 春秋 時 衛 人 甯戚 家貧,在 齊 ,飯牛車下,適遇 桓公 ,因擊牛角而歌。 桓公 聞而以為善,命後車載之歸,任為上卿。見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後以“扣角”為求仕的典故。 晉 葛洪 《抱樸子·擢才》:“奇士扣角而見遏,況乃潛於臯藪乎。” 前蜀 韋莊 《東遊遠歸》詩:“扣角幹名計已疎,劍歌休恨食無魚。” 金 元好問 《除夜》詩:“折腰真有 陶潛 興,扣角空傳 甯戚 歌。” 高旭 《懷太一北京》詩:“漫漫長夜何時旦,扣角羞過将相門。”亦作“ 扣角歌 ”。 清 顧炎武 《哭歸高士》詩:“常為扣角歌,不作窮途哭。”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扣角”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與古代求仕途徑相關,具體解釋如下:

一、典故出處

“扣角”出自春秋時期衛國人甯戚的故事。據漢劉向《新序·雜事五》記載,甯戚家貧,在齊國喂牛時,敲擊牛角而歌,恰逢齊桓公路過。桓公聞其歌,認為他有才能,便載他回朝并任為上卿。

二、核心含義

該詞代指懷才者通過自薦或特殊方式尋求仕途機遇的行為,常用于古代文學中表達士人渴望被重用的心境。如:

三、延伸用法

在詩詞中,“扣角歌”也作為典故變體出現,特指甯戚當時所唱之歌,進一步強化了寒士自薦的意象。

四、文化意義

這一典故反映了春秋時期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風氣,成為後世文人表達仕途訴求的典型符號,常見于懷才不遇或渴望建功立業的文學主題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扣角的意思

《扣角》 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的特點或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根據《康熙字典》,扣字的部首是手,筆畫數為4。

來源

《扣角》一詞最早出現于《左傳》中的句子:“牛之一角,可謂扣角矣。”意指牛隻有一隻角,表示某個事物或個人有着特殊或獨特的性質。

繁體

《扣角》的繁體字為「扣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扣角」的字形略有變化,如《說文解字》中寫為「扣」與「角」的組合。

例句

1. 他那執拗的性格,真是扣角不易。

2. 那部電影扣角的情節讓人印象深刻。

3. 這支曲子扣角的旋律讓人陶醉其中。

組詞

角落、角度、半角、全角

近義詞

獨特、獨具特色、特别

反義詞

普通、平凡、一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