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銅印黑绶。《漢書·西域傳下》:“責大祿、大吏、大監以 雌栗靡 見殺狀,奪金印紫綬,更與銅墨雲。”《北史·魏紀五》:“刺史二千石銅墨已上,有讜言嘉謀,勿有所諱。” 宋 歐陽修 《送馀姚陳寺丞》詩:“銅墨佩腰間,中流望若仙。” 王闿運 《<桂陽州志>序》:“俱綰銅墨,各有遺愛。”
(2).《漢書·百官公卿表上》:“縣令、長,皆 秦 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又:“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銅印黑綬。”因亦以“銅墨”借指縣令。《文選·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頃深汰珪符,妙簡銅墨。” 呂延濟 注:“銅墨,謂縣令。” 唐玄宗 《戒縣令敕》:“朕稽古前哲,寤寐全才,委之銓衡,慎擇銅墨。” 清 馮桂芬 《贈資政大夫有庚吳公暨配邱太夫人合葬墓志銘》:“公之職十年銅墨,驥坂中息。”
“銅墨”一詞屬于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銅印黑绶
指漢代官員佩戴的銅制印章和黑色绶帶,象征官職等級。《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秩級在“比六百石以上”的官員(如縣令)使用銅印黑绶作為身份标識。例如,唐代玄宗曾用“慎擇銅墨”表達對選拔縣令的重視。
借指縣令
因漢代縣令的官印為銅制、绶帶為黑色,“銅墨”逐漸成為縣令的代稱。如宋代歐陽修詩句“銅墨佩腰間,中流望若仙”,即以“銅墨”暗喻地方官員的職責與風範。
補充說明:
《銅墨》是一個含義豐富且多義的詞語,其主要指代銅質的墨汁。也可以引申為指以銅為成分的墨汁或銅色的墨迹。
《銅墨》一詞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钅”,在漢字筆畫中,分别由描、撇、捺、點組成,總共有17畫。
《銅墨》一詞最早來源于古代制作字畫用的墨汁。
《銅墨》一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銅墨」。
在古代,銅墨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微小的變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着與現代漢字相近的形狀和結構。
以下是幾個使用《銅墨》一詞的例句:
- 他用銅墨寫下了自己創作的詩歌。
- 這幅山水畫采用了銅墨點染的技法。
- 銅墨的顔色非常鮮豔,給字畫增添了獨特的韻味。
- 銅器:指以銅作為制作材料的器物。
- 墨汁:指用于書寫和繪畫的墨水。
- 墨迹:指書寫或繪畫的痕迹。
- 銅色墨:與銅墨含義相近的詞語,用于形容墨汁顔色呈現出的銅色。
- 鐵墨:指以鐵作為成分的墨汁。
- 白墨:指顔色較淺的墨汁。
- 深墨:指顔色較深的墨汁。
- 淡墨:指顔色較淺的墨汁。
- 無墨:指沒有墨汁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