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聚米的意思、聚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聚米的解釋

(1).《後漢書·馬援傳》:“ 援 因説 隗嚣 将帥有土崩之埶,兵進有必破之狀。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開示衆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後因以“聚米”比喻指劃形勢,運籌決策。 北周 庾信 《太子少保豆盧公神道碑》:“城壘畫地,山林聚米。” 唐 劉知幾 《史通·點煩》:“是以聚米為谷,賊虜之虛實可知;畫地成圖,山川之形勢易悉。” 明 陳瑚 《李映碧廷尉遺地圖》詩:“入 關 無復 蕭丞相 ,聚米空思 馬伏波 。” 清 錢謙益 《<佟氏幽憤錄>序》:“時 佟公 為諸生與同舍 楊生 崑仁 籌邊料敵,畫灰聚米,慨然有掃犁之志。”

(2).米堆。形容矮小。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登月館以望四海三山,皆如聚米縈帶者矣。” 唐 楊炯 《少室山少姨廟碑》:“北臨 恒碣 ,猶如聚米;南望 荊衡 ,纔同覆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聚米是漢語中源自軍事典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字面指堆積米粒,喻指形象分析軍事形勢或地理布局。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史學家範晔《後漢書·馬援傳》,記載馬援用米堆模拟山川地勢為光武帝講解隴西戰局,故有"聚米為山"的成語典故。

從構詞法分析,"聚"取《說文解字》"會也"之本義,強調事物的集合狀态;"米"作為基本糧食作物,在此語境中轉化為軍事沙盤的替代物。二者組合形成特殊的軍事術語,後引申為對複雜形勢的具象化剖析。

現代漢語使用中,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與軍事戰略讨論。例如:"指揮官聚米為山,向參謀部演示攻防路線",此用法延續了典故中的戰術推演内涵。在文學創作中,則發展出"聚米量沙"的擴展詞組,喻指精細籌劃。

權威辭書《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古代軍中堆米成山狀以研究地形,後指分析軍事形勢"。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收錄該詞條,标注為軍事曆史專業術語。

網絡擴展解釋

“聚米”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一、軍事策略的比喻(核心含義)

  1. 曆史典故
    源自《後漢書·馬援傳》。東漢名将馬援曾用米粒堆成山谷地形模型,為光武帝劉秀分析戰局,制定進攻隗嚣的軍事策略。這一行為被後世稱為“聚米為山”,成為運籌帷幄、分析形勢的代名詞。

  2. 引申含義
    後泛指通過形象化的方式規劃戰略或決策,如唐代韋應物詩句“運籌知決勝,聚米似論邊”,即用此典形容軍事謀略。

二、形容矮小的事物(文學化表達)

在文學作品中,“聚米”也用于比喻微小或低矮的形态。例如:

其他現代引申(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解釋(如)将“聚米”引申為“積累財富或資源”,但此含義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語境下的擴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理解。

總結建議:
若涉及曆史、文學或成語解析,建議以《後漢書》典故及詩詞用例為準;若需現代引申義,需明确語境并注意權威性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爺白仁報戶口包修參贊大臣馳瞻搭便車擔夫争道倒過兒頂牛斷金零粉分數蓋磨給孤獨園官闆官衙閨彥歸仰果穗含哺酣嗜嚎呼和善後間黃蘆木環護花絲惠然至叫嚣吉貝激渎結匈警衆狂刀良國龍門點額龍蛇混雜路路通羅漢孊密明筍覓帖兒鬧玄虛憩睡山崩地坼山呼聲績深淵薄冰設飾時景疏介推頓挽近畏龍僞貌未始斡棄五獸羨田枭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