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鐵鍁。 韋君宜 《似水流年·一個煉鐵廠的曆史》:“望着建爐工人在用鐵銑除草根,打下地基去。”
“鐵銑”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鐵銑(tiě xǐ)指鐵鍁,即一種用于鏟土、除草或搬運松散物質的工具,通常由鐵制鏟頭與木柄組成。
常見于勞動場景,例如: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更多用“鐵鍁”替代。若需更詳細例句或相關詞彙,可參考《現代漢語詞典》或文學作品中勞動場景的描寫。
《鐵銑》是一個名詞,指的是一種用來銑削金屬的工具。鐵銑通常由一整塊鋼鐵制成,用來加工金屬工件的表面,形成平滑的和精确的形狀。
根據《康熙字典》,鐵銑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表示與金屬相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4。
《鐵銑》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康熙字典》中。鐵銑的制作工藝隨着曆史的發展不斷改善,成為一種重要的金屬加工工具。
鐵銑的繁體字為「鐵銑」,将「鐵」的部首「金」略作修改,而「銑」的部首「钅」在繁體中寫作「銛」。
在古代,「鐵銑」一詞的字形稍有不同。其字形中的「鐵」字由兩個部分組成:“釒”和“銑”,而“銑”字由“钅”和“龍”組成。
1. 工匠使用鐵銑将金屬工件加工成精密零件。
2. 他擅長使用鐵銑制作各種金屬雕刻品。
組詞:銑削、鐵工、鐵匠、銑床。
近義詞:銑刀、刨刀、銑切工具。
反義詞:金屬錘子、金屬沖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