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頻電磁輻射(發射頻率為3千赫至3×105兆赫)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常見的污染源為高空電視傳播發射塔、中短波及微波發射設備、高頻加熱設備及短波或超短波理療機等。
射頻污染是指由射頻電磁輻射(頻率範圍通常在3千赫至3×10⁵兆赫,即3 kHz–300 GHz)引起的環境污染,屬于電磁污染的一種人為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射頻污染源于電子設備産生的電磁波輻射,其頻率覆蓋廣播、通信、醫療等領域。根據國際劃分,射頻屬于非電離輻射,長期暴露可能對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建議通過控制輻射源強度、保持安全距離、減少暴露時間等方式降低風險。相關國際組織(如ICNIRP)已制定射頻輻射暴露限值标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防護措施,可參考權威機構發布的電磁環境評估報告。
射頻污染是指由射頻輻射引起的環境污染現象。射頻輻射是無線電波、電磁波等高頻電磁輻射的統稱。在現代社會中,各種電子設備的普及和使用,導緻了射頻輻射的增加,進而引起了射頻污染。
《射頻污染》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射(射雞圖)+頻(一次+專)+污(爿+津)+染(木+乙+一)。
射頻污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興起于20世紀的無線電通信技術。隨着電子設備的發展和全球範圍内的普及,射頻污染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繁體中文中,射頻污染的寫法為「射頻污染」。
在古代,射、頻、污、染的寫法略有不同。常見的古代寫法包括:射(彳+寸+矢)、頻(一+務)、污(上+水)、染(木+冄+㐌)。
1. 近年來,隨着無線設備數量的激增,射頻污染問題日益凸顯。
2. 射頻污染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潛在風險,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射頻輻射、射頻幹擾、射頻測試、射頻信號、射頻設備
電磁輻射、電磁污染
電磁屏蔽、電磁輻射防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