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籍裝訂法的一種。裝訂的線露在書的外面,是我國傳統的書籍裝訂法。線裝書多一書分裝數冊,為防止損壞,有時外加布面硬紙的書函(書套),或上下夾以木闆,用帶紮緊。《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浦郎 把鎖捵開,見裡面重重包裹,兩本錦面綫裝的書,上寫:‘牛布衣詩稿’。”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沿牆是一列書箱,裡面裝滿了線裝書籍。”
線裝是中國傳統書籍裝訂方式,以下從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定義與曆史
線裝是以線為裝訂材料,将書頁固定成冊的工藝。它起源于明代中葉,是我國古代書籍裝幀演變的最終形态,與西方傳入的“洋裝”書籍形成對比。
裝訂方法
注:可通過、5、6等來源獲取更完整信息。
《線裝》是指一種中國傳統的書籍裝訂方式。它是将書頁折疊平整,逐頁洞穿釘結,然後由線條穿過釘孔連接起來的一種裝訂方法。它得名于這種裝訂方式中使用的線條。
《線裝》的拆分部首是“缐”(xiàn)的上面加一個“纟”(sī),表示與線條有關。它的筆畫數為16畫。
《線裝》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明史·藝文志》中,用以形容明代以前的書籍裝訂方式。線裝在中國曆史上起源于古代竹簡的裝訂方式,發展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曆史。
《線裝》的繁體字為「線裝」。
在古代,線裝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寫法為「線裝」或「綫裝」,其中「裝」部分多采用「衣」字的異體字「裝」來寫。
1. 這本書使用了傳統的線裝方式進行裝訂。
2. 這套線裝書籍保存完好,字迹依然清晰可見。
線裝書、線裝本、線裝卷、線裝字、線裝傳世
釘裝、壓膠裝、騎馬釘裝、平裝
精裝、裝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