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詩文平淡而無骨力。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杜牧詩》:“ 杜牧之 作詩,恐流於平弱,故措詞必拗峭,立意必奇闢,多作翻案語,無一平正者。”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冷泉亭》:“ 天台 範掄 選題聯雲:‘滌熱腸,泉是冷好;衛浄土,峯故飛來。’句有作意。 西安 吳辛峰 學博 慶泰 ,謂故字平弱,當以特字易之。良然。”
“平弱”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文學批評領域,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詩文作品風格平淡、缺乏骨力或藝術感染力。該詞由“平”(平凡、普通)和“弱”(軟弱、無力)組合而成,強調作品在表達力度和藝術張力上的不足。
清代學者趙翼在《瓯北詩話》中評價杜牧詩風時提到:“恐流於平弱,故措詞必拗峭,立意必奇闢”,說明詩人刻意避免平弱之病。陸以湉《冷廬雜識》也通過楹聯案例,側面印證了避免平弱需注重“作意”(即立意新穎)的創作原則。
與“平淡”的區别:
“平淡”可指質樸自然的藝術風格(如陶淵明詩風),屬中性或褒義;而“平弱”特指缺乏力度的缺陷,含貶義色彩。
《平弱》是一個常見的詞彙,通常用以形容某些事物的狀态或屬性。
《平弱》的拆分部首為“立”和“㠯”,其中“立”表示立即,而“㠯”則表示各方面,表示平均分配。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來看,構成《平弱》一詞的筆畫數為6畫。
《平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漢字的使用。在古代,人們常常将一些事物的狀态或屬性用漢字來表達,并将其組合成詞彙。
《平弱》一詞的繁體字為「平弱」。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平弱》可以寫作「平腳脗」或「平脛脧」。
以下是幾個使用《平弱》一詞的例句:
1. 這家公司的實力不強,比較平弱。
2. 由于受到傷害,他的身體變得平弱了。
與《平弱》相關的組詞有:
1. 平和:形容性格溫和、和善。
2. 平衡:指在不同方面或各方之間保持平等或穩定。
3. 強大:表示力量或能力很大。
與《平弱》意思相近或相似的詞彙有:
1. 平庸:指普通平凡,沒有突出特點。
2. 虛弱:形容體力或精神狀态不強壯或不健康。
3. 強壯:表示身體或力量強大。
反義詞可以是強大、有力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