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桶裙的意思、桶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桶裙的解釋

(1).西南地區仡佬、傣等少數民族的民族服裝。 明 田汝成 《炎徼紀聞·犵狫》:“﹝犵狫﹞以布一幅橫圍腰間,旁無襞積,謂之桶裙。男女同制,花布者為花犵狫,紅布者為紅犵狫。”《新華日報》1940.8.24:“街子上的擺夷男女,一個個穿着得整整齊齊,‘小菩薩’們(擺夷用來稱呼青年姑娘們的)差不多一律是白色上衣,黑色桶裙。”

(2).泛指圓桶狀的裙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桶裙(Tǒng Qún)是一種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服飾,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定義
    桶裙是西南地區仡佬族、傣族、佤族、德昂族、景頗族、黎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服裝,因裙身呈直筒狀而得名。其結構以一幅布料橫向圍裹腰部,無褶皺或拼接,整體形似圓桶。

  2. 材質與款式

    • 材質:多用土布或絲綢制成,部分裙面織有民族特色的花紋圖案。
    • 款式:分長款(及腳面)和短款(及膝蓋)兩種,適應不同場合與氣候需求。
  3. 曆史與文化背景
    明代文獻《炎徼紀聞》已有記載,稱仡佬族“以布橫圍腰間,謂之桶裙”,表明其曆史可追溯至數百年前。在傣族等民族中,桶裙至今仍是重要日常服飾與節慶裝扮。

  4. 分布地區
    主要流行于雲南、海南等少數民族聚居地,不同民族的桶裙在顔色、紋樣上各有特色,例如傣族以素雅為主,黎族則偏好鮮豔色彩。

  5. 延伸含義
    在漢語中,“桶裙”偶爾作為成語使用,形容極長的裙擺(如“桶裙曳地”),但此用法較罕見。

若需了解具體民族的桶裙差異或制作工藝,可參考民族志文獻或實地考察記錄。

網絡擴展解釋二

《桶裙》的意思

《桶裙》是指一種類似于桶形的裙子,通常由裙身和腰部構成。這種裙子在裙腰位置較寬松,向下逐漸收緊,呈圓筒狀,因此得名為桶裙。

拆分部首和筆畫

《桶裙》的部首是木部,它是一種表示“與木有關”的偏旁部首。而桶裙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和繁體

《桶裙》這個詞的來源并無具體的文獻記載,但可以推測它起源于古代的裙子款式。在漢字的繁體中,桶裙通常被寫作「桶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中的許多字形有所不同。根據考古資料,古代的桶裙字形寫作「桶裙」。

例句

1. 她身穿一條粉色的桶裙,在校園裡顯得格外可愛。

2. 這位舞者穿着一條紅色的桶裙,優雅地旋轉在舞台上。

組詞

1. 裙子、裙身、裙腰、裙擺、裙裝

2. 桶型、桶形、筒狀、筒子裙、筒裙

近義詞

1. 圓裙、圓形裙:形狀上與桶裙相似,也是呈圓形或弧形。

2. 式樣裙、裙裝:指特定的款式或風格的裙子。

反義詞

1. A字裙、A型裙:裙子下擺向下逐漸呈A字形的裙子。

2. 修身裙:貼身設計,強調身材曲線的裙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