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縣帖的意思、縣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縣帖的解釋

縣府文書。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崔侍郎錢舍人》詩:“納租看縣帖,輸粟問軍倉。” 唐 顧況 《田家》詩:“縣帖取社長,嗔怪見官遲。”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縣帖(xiàn tiě)是古代中國縣級行政機構發布的一種官方文書形式,其核心含義可分解為以下三方面:

  1. 詞源與構詞 該詞由"縣"(地方行政區劃單位)和"帖"(文書、通告)複合構成,最早見于宋元時期的官方文獻記錄。《吏學指南·公式》載:"縣帖者,署事者也",表明其作為縣級官府行政文書的性質。

  2. 行政功能 縣帖具有法律效力,主要用于傳達政令、征調賦役等行政事務。明代《大明律·戶律》記載:"凡差役賦稅,皆憑縣帖施行",說明其作為基層治理工具的具體應用形态。清代《六部成語注解》更明确指出其文書格式須"钤蓋縣印"方為有效。

  3. 文書形制 據《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考證,縣帖包含正文、籤發日期、主事官吏署名等要素,采用豎式排版,按不同行政用途可分為"催科帖""勾攝帖""曉谕帖"等類别。現存明代徽州文書檔案中可見實物樣本。

網絡擴展解釋

“縣帖”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1. 縣府文書(主要含義)
    指古代縣衙發布的官方文書或通知,常見于唐代文獻。例如:

    • 唐代白居易在《渭村退居寄崔侍郎錢舍人》中寫道:“納租看縣帖,輸粟問軍倉”,描述農民依照縣衙文書繳納租糧的場景。
    • 顧況的《田家》詩提到:“縣帖取社長,嗔怪見官遲”,反映縣帖作為征召村民的官方憑證。
  2. 書法字帖(較少見)
    部分字典(如、2)提到“縣帖”指書法練習用的字帖或碑帖,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帖”字單獨含義的延伸解讀。


建議:若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建議以“縣府文書”為主流解釋,并參考唐代詩文例證;若涉及書法術語,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确認。

别人正在浏覽...

畚梮貶譏變生不測碧鲈痹下崔韬逢雌虎瘁音答抗道弟稱兄東羅馬帝國逗桡多數粉荔枝蚼蠋光易觀聽過客橫坐标甲坊署剪發披缁濟惠積年忌時絶伎鈞容阚虓孔壁快蟹鵾化寮亮厘米汞柱掄元氓智冥贶泥駁辔筴潛龍勿用跷足而待秦火侵蔑全相确限取精用弘人候深恩深宵侍宿獸角書閤束馬縣車絲綢甜軟天衣讬事文燭無時無刻武夷君飨赉線路小康型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