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書閣 ”。《續資治通鑒·宋太宗至道三年》:“及帝崩, 繼恩 白後至中書召 端 ,議所立。 端 前知其謀,即紿 繼恩 ,使入書閤檢 太宗 先賜墨詔,遂鎖之,亟入宮。”
“書閤”是一個較為少見的漢語詞彙,通常可理解為“書閣”的異體寫法。以下是詳細解釋:
“書閤”即“書閣”,指存放書籍的樓閣或房間,類似現代的書房、藏書室,也可指古代官方藏書機構(如宮廷藏書閣)或文人雅士的書齋。例如:
若您是在古籍中遇到此詞,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具體所指場景或建築。
《書閤》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書架或書櫃。它指的是一種用來存放書籍的家具或家居用具。
《書閤》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綠”和“阝”。其中,“綠”是偏旁部首,表示與植物有關的意思,“阝”是簡化的部首,表示與防止相關的意思。
根據《康熙字典》的編寫規則,根據部首進行筆畫排序,我們可以将《書閤》的筆畫拆分為5畫。
《書閤》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是《書閣》。
在古代漢字中,書的寫法是由“書”構成,表示書籍,而閤的寫法是由“閣”構成,表示閣樓。所以,《書閤》的古代寫法是《書閣》。
1. 我的家裡有一個很漂亮的書閤,可以放很多書籍。
2. 他正在整理書閤裡的書籍,希望能找到一本舊書。
1. 書架(shū jià):與書閤意思相同,也指用來存放書籍的家具。
2. 書櫃(shū guì):與書閤意思相同,也指用來存放書籍的家具。
與書閤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書架、書櫃、書櫥(shū chú)。
與書閤意思相反的詞彙沒有特定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