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羅馬帝國的意思、東羅馬帝國的詳細解釋
東羅馬帝國的解釋
即“拜占庭帝國”(889頁)。
詞語分解
- 帝國的解釋 很大或有殖民地的君主國家羅馬帝國 雖沒有帝王但向外擴張的國家,有時也稱;帝國;指版圖一則曰老大帝國。;;清; 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 比喻機構龐大、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報業帝國金融帝國詳細解釋.由
網絡擴展解釋
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分裂後東部政權的延續,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綜合解釋:
一、基本定義與時間範圍
東羅馬帝國始于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為首都,1453年被奧斯曼帝國滅亡。中國史籍稱其為“大秦”或“拂林”。
二、曆史演變與疆域
- 鼎盛時期:查士丁尼一世(527-565年)統治時,疆域覆蓋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東南部。
- 衰落與收縮:7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後,喪失叙利亞、埃及等地;11世紀後因土地兼并和外敵入侵逐漸衰落。
三、政治與文化特征
- 制度創新:7世紀推行“軍區制”,軍政合一,土地分封軍事貴族,加速封建化。
- 語言與宗教:620年希臘語取代拉丁語成為官方語言;以東正教為國教,影響了斯拉夫等民族的基督教化。
- 經濟地位:長期作為地中海經濟中心,貨币體系促進東西方貿易。
四、滅亡與曆史影響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标志帝國終結。其滅亡促使大量希臘文獻流入西歐,間接推動文藝複興。同時,東正教與天主教的分裂加深,影響歐洲宗教格局。
五、名稱由來
“拜占庭帝國”得名于首都舊址拜占庭城,該名稱是近代學者的 retroactive 命名,古代自稱“羅馬帝國”。
如需更詳細年表或人物事件,可參考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東羅馬帝國是指羅馬帝國分裂後,東部羅馬帝國的統稱。該詞的拆分部首是“東”和“羅”。其中,“東”部首的筆畫數為2,而“羅”部首的筆畫數為9。這個詞來源于曆史上的羅馬帝國,它的繁體字為“東羅馬帝國”。在古時候漢字寫法中,常常以“東羅馬帝國”來表述東羅馬帝國。以下是一個例句:“東羅馬帝國在公元395年由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與東羅馬帝國相關的組詞可以包括:羅馬帝國、帝國、分裂等。近義詞方面,與東羅馬帝國相近的詞語有拜占庭帝國、東歐羅馬帝國等。而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東羅馬帝國相關。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滿足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