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助,天賜。《梁書·武帝紀下》:“政道多缺,淳化未凝,何以仰葉辰和,遠臻冥貺。” 唐 駱賓王 《靈泉頌》:“非精誠貫於有道,純志浹於無私,孰能洽冥貺以通幽,遵靈泉而緻養者也。”
“冥贶”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冥贶”屬于古典漢語詞彙,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其引申含義。如需現代語境下的替代表達,可用“天助”“神佑”等詞。
《冥贶》是一個常用的詞彙,它指的是因果循環,即因人的善惡行為而得到的報應,或者是指人在來世中的福禍。它與冥界、報應等概念相關。
《冥贶》的部首是冫(bīng),由兩橫和一豎構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3。
《冥贶》一詞的來源較為古老,最早見于《周禮·春官·大宗伯》:“凡戎于外,悉財其進也,以奉貧,兄道田之,皆冥贶之也。”這句話意指外貿運輸需要財物來奉獻祭祀,以期獲得平安。
《冥贶》的繁體字為「冥貶」,在部首冫的上方加上「貝」字,表示與財富(貝)相關的來世報應。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有所變化。《冥贶》的古字形為「冥賞」,在「貝」的右邊加上「賜」字。這個字形與現代相比稍有不同,但意義相同。
1. 他為人正直善良,相信冥贶一定會給予他應有的回報。
2.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因一時的得失而忽略了冥贶的存在。
冥界、冥思、冥考、財冥、冥福、冥報
因果報應、善惡有報、福禍報應
善治、善莫大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