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桡的意思、逗桡的詳細解釋
逗桡的解釋
亦作“ 逗撓 ”。謂因怯陣而避敵。《史記·韓長孺列傳》:“於是下 恢 ( 王恢 )廷尉。廷尉當 恢 逗橈,當斬。” 司馬貞 索隱:“案: 邵 ( 應劭 )雲‘逗,曲行而避敵,音豆’。又音住,住謂留止也。橈,屈弱也,女孝反。一雲橈,顧望也。”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曹景宗》:“臣聞将軍死綏,咫步無卻;顧望避敵,逗橈有刑。” 唐 李商隱 《失題》詩:“逗撓官軍亂,優容敗将頻。”《舊五代史·僭僞傳·劉守光》:“ 汴 将 氏叔琮 逆戰, 燕 軍逗撓,退保 瓦橋 。”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逗撓失事機,倏忽不相及。”
詞語分解
- 逗的解釋 逗 ò 停留:逗留。逗號。 引,惹弄:逗哏。逗引。逗人。逗笑兒。 同“讀”。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桡的解釋 桡 (橈) á 〔桡骨〕前臂靠大指一側的骨頭。 槳,楫。 桡 (橈) á 古同“撓”,削弱。 古同“撓”,打擾。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逗桡”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來源的解讀,主要存在兩種解釋:
一、古代軍事術語(權威性較高)
根據《史記》及曆史文獻記載:
- 本義:指因怯戰而故意拖延或避敵,屬軍事違法行為。
- 典故:漢武帝時期,将領王恢因在戰場上“逗桡”被定罪斬首(出自《史記·韓長孺列傳》)。
- 構成解析:
- 逗:古義為滞留、曲行避戰
- 桡:原指船槳,引申為屈服、退縮
二、現代引申義(需謹慎考證)
某網絡詞典提出新解:
- 新解:指用幽默方式吸引注意
- 構成解析:
- 逗:現代漢語中表逗趣
- 桡:解釋為注意力(此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
使用建議
- 學術場景:應采用《史記》中的軍事含義,如李商隱詩句“逗撓官軍亂”即用此典。
- 日常使用:若取現代引申義,需注意該解釋尚未被權威辭書廣泛收錄,可能存在争議。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優先參考《漢語大詞典》《史記》等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逗桡》這個詞的意思是船槳在水中扒動時産生的逗留聲音。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辶”和“木”,辶表示“走”的意思,木表示“木頭”。它的拆分部首中,“辶”是鍵盤上的U鍵,而“木”是鍵盤上的D鍵。
該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該詞是以「逕桡」的形式出現。繁體字比簡體字更加複雜,筆畫較多,有更強的藝術感。不過,在現代的通用簡體字中,這個詞通常是以「逗桡」的形式來書寫。
古時候,該詞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古代字典的記錄,有一種寫法是「逗搊」,這是當時人們根據發音和意思自行創造的一種寫法。
下面是一個使用《逗桡》的例句:船工手中的逗桡聲在湖面上回蕩。
與《逗桡》相關的詞語有:劃槳、舒桡、劃船等。這些詞語都涉及到了船槳的運動和聲音。
至于反義詞,可以考慮不扒動船槳、不劃槳等表達相反意思的詞語。
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