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賢良的意思、賢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賢良的解釋

[able and virtuous man;be able and virtuous] 有德行的人;才德兼備的人

詳細解釋

(1).有德行才能。《漢書·孔光傳》:“退去貪殘之徒,進用賢良之吏。”《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再説咧,你姐兒倆還這麼賢良呢!” 草明 《乘風破浪》二十:“隻因這位雍容大度的賢良的妻子的一句話,使 宋紫峰 進退兩難。”

(2).有德行才能的人。《周禮·地官·師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 賈公彥 疏:“二曰友行以尊賢良者,此行施於外人,故尊事賢人良人,有德之士也。”《後漢書·伏隆傳》:“任用賊臣,殺戮賢良。”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黃金台》:“百裡賢良聚,千秋霸業開。”

(3).古代選拔統治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國推舉文學之士充選。亦為“賢良文學”、“賢良方正”的簡稱。 漢武帝 《賢良诏》:“賢良明於古今王事之體,受策察問,鹹以書對,著之于篇,朕親覽焉。”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學校貢舉·賢良》:“ 漢 唐 逮 宋 ,取士之制,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六科,謂之制舉,亦曰大科,通謂之賢良。其制蓋自 漢文帝 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祖宗非佌佌,也非是庶民白屋,不襲門蔭,應中賢良科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賢良”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詞義核心
    “賢良”指德才兼備的人或品質,既包含道德高尚(“賢”),又強調才能出衆(“良”)。

    • 作形容詞:形容人有德行、才能(如“賢良之士”)。
    • 作名詞:代指德才兼備的人(如“舉薦賢良”)。
  2. 詞源與結構
    該詞由“賢”(卓越品行)和“良”(高尚品質)組成,屬并列結構的複合詞,體現儒家對理想人格的追求。


二、曆史制度中的“賢良”

  1. 古代選拔制度
    漢代起,“賢良”成為選拔人才的科目之一,稱為“賢良方正”或“賢良文學”,由地方推舉德才兼備者入仕。
    • 例:《漢書》記載“退貪殘,進賢良”,反映其政治作用。

三、文化内涵

  1. 儒家倫理的體現
    源于《論語》等經典,強調“賢人在位,社稷安順”,是傳統社會對統治階層和士人的道德要求。
  2. 現代延伸
    如今不僅指個人品德,也象征社會倡導的價值觀,如正直、勤勉、智慧等。

四、相關概念辨析


五、用法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制度或儒家文化中的具體應用,可參考《漢書》《論語》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賢良

《賢良》是一個形容詞詞語,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

拆分部首和筆畫

《賢良》的部首拆分為“貝”和“良”,部首“貝”表示財富和價值觀,部首“良”************和美好。它們分别具有6畫和7畫。

來源

《賢良》一詞是由賢和良兩個字組合而成。賢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有才能有德行,能管理人民和國家的人;良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好、善良、美好。因此,賢良一詞是形容一個人具有智慧和高尚的品質。

繁體

在繁體中,“賢良”用“賢良”來表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賢良由于古今字形的變遷而發生了些微改變。在清代鐘禮版《康熙字典》中,“賢”字的拆分部首是“人”而不是現在的“貝”,而“良”字的拆分部首保持不變。

例句

1. 他一直以賢良的形象赢得了大家的尊敬。

2. 她被公認為是一個賢良淑德的女子。

組詞

賢良美德、賢良淑德、賢良方正、賢良兒女

近義詞

賢者、忠良、仁者、好人、正人君子

反義詞

惡人、不良、無德、惡劣、邪惡

賢良一詞源于古代漢字,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在繁體中,它是用“賢良”表示的。古代的“賢良”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賢”的部首是“人”,而“良”的部首則保持不變。一些常見的組詞有賢良美德、賢良淑德、賢良方正和賢良兒女等。近義詞有賢者、忠良、仁者、好人和正人君子。相反地,與賢良相對的詞彙包括惡人、不良、無德、惡劣和邪惡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