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基礎産業的意思、基礎産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基礎産業的解釋

對國民經濟發展起着制約和關鍵性作用的生産部門。一般包括農業、能源、原材料、交通運輸和郵電通信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基礎産業是支撐國民經濟運行的核心部門集合,指為其他産業提供原材料、能源、裝備和技術服務的生産性行業。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定義,基礎産業具有"保障社會再生産循環功能"和"優先發展地位"兩大核心特征。

從構成體系看,基礎産業包含三大模塊:

  1. 資源供給型:涵蓋農業(糧食生産)、能源(電力、石油)、原材料(鋼鐵、建材)等基礎物質生産領域,參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标準
  2. 設施服務型:包括交通運輸(鐵路、港口)、信息通信(5G網絡、數據中心)、水利設施等基礎建設領域,依據國家發改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意見》
  3. 技術支撐型:涉及裝備制造(工業母機)、基礎元器件(芯片、軸承)、共性技術研發等工業基礎環節,援引《中國制造2025》技術路線圖

該産業具有顯著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公共性特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報告指出,基礎産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長期維持在35%-40%,其發展水平直接決定建築、制造、服務業等下遊産業的升級空間。例如特高壓電網建設推動新能源産業布局,農業育種技術突破保障食品加工産業鍊安全。

網絡擴展解釋

基礎産業是指支撐社會經濟運行的基礎部門,其核心功能是為其他産業提供必要的生産條件和公共服務。根據多個權威來源的定義和解釋,基礎産業可分為以下方面:

一、基本定義

基礎産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處于基礎性地位,既包括有形的基礎設施,也涵蓋能源、原材料等基礎工業。它通過提供公共産品和服務,成為産業鍊的"上遊"環節,直接影響其他産業部門的發展水平。

二、主要構成

  1. 基礎設施
    涵蓋交通設施(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工程、通信網絡(5G基站、光纖)、城市公用事業(供水/電/氣系統、污水處理、地鐵)等公共資産。

  2. 基礎工業
    包括能源生産(煤炭開采、石油煉化、電力系統)和原材料供應(鋼鐵、建材、石油化工),這些部門為制造業提供必需的投入品。

  3. 擴展領域
    部分定義将農業、教育、醫療納入基礎産業範疇,認為這些領域為經濟活動提供基礎保障(如糧食安全、人力資源培養)。

三、核心特征

四、經濟作用

  1. 增長引擎:每增加1元交通投資可帶動3.2元GDP增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數據)
  2. 效率提升:物流成本每降低1%,可釋放超千億元經濟效益
  3. 區域平衡:中西部高鐵網絡建設使内陸省份GDP增速提升1.2-1.8個百分點

五、發展規律

基礎産業需適度超前發展,其供給能力應比直接生産部門超前5-10年。例如中國"十四五"規劃中,新基建投資占比已達總投資的17%,涵蓋5G基站、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

可通過查看(百科定義)和(經濟影響分析)獲取更完整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

哀杖昂奮抱雞婆八十一元士罷需奔逐不敷側臣大成至聖先師大堤貸本抵死謾生帆帏付予服馔旰昃溝壑馉饳詭謇豪光河蚌恒文賄政尖厲經紗舊酒徒九嶷跻險開酒攔當浪語拉談六入昽嚨螞蚱車子麼麼迷性能能泥龜秾缛配音演員平敞乞盟青錢萬選清馨侵惱認賊為子事況失善鼠盜絲析發解踏蹴調嘴弄舌頽牆瘟将軍文明生産象口相習成風銜枚小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