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及身的意思、及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及身的解釋

(1).親身受到。《戰國策·趙策四》:“此其近者禍及身,遠者及其子孫。”《孟子·盡心下》:“ 孟子 曰:‘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2).在世的時候。 清 趙翼 《瓯北詩話·杜少陵詩七》:“ 李 杜 詩垂名千古,至今無人不知,然當其時則未也。惟 少陵 則及身預知之。” 清 趙翼 《瓯北詩話·白香山詩三》:“ 香山 詩名最著,及身已風行海内, 李謫仙 後,一人而已。” 阿英 《哀悼李克農同志》:“現在,在 * 的正确領導下,我們竟及身而見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及身"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圍繞"親身關聯性"展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其定義為"在自己活着的時候;親身經曆",《漢語大詞典》則補充了"涉及自身"的引申義項。該詞由"及"(達到)與"身"(軀體/生命)構成會意結構,強調行為或事件與主體生命進程的時空重疊性。

在語法層面,"及身"既可作狀語修飾動詞短語(如"及身感受"),也可作謂語構成判斷句式(如"榮辱及身")。《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及身而滅"的用例,佐證了其作為時間範疇的古典用法;《論語·衛靈公》"及身而教"則呈現了主體行為及時性的哲學内涵。

現代漢語中,"及身"常用于兩種語用場景:其一指代生命存續期間完成的動作(如"及身見太平"),其二強調事件對主體的直接影響(如"禍福及身")。《王力古漢語字典》特别指出該詞隱含"行為時效性"的語義特征,與"身後""遺世"等詞構成反義聚合。

網絡擴展解釋

“及身”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核心含義:

一、基本解釋

  1. 親身受到
    指某件事物或影響直接作用于自身。例如:

    • 《戰國策·趙策四》提到“近者禍及身”,強調災禍直接降臨到個人身上。
    • 《孟子·盡心下》中“寶珠玉者,殃必及身”,警示過度追求財富會招緻災禍。
  2. 在世的時候
    表示事物發生在某人活着的時間範圍内。例如:

    • 清代趙翼在《瓯北詩話》中評價杜甫(少陵)“及身預知之”,指杜甫生前已預見自己詩作的價值。
    • 白居易(香山)的詩名“及身已風行海内”,說明他在世時作品便廣受推崇。

二、用法與延伸

三、總結

該詞既可指具體的身心體驗,也可引申為時間維度的“生前”,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古典用例多出自《戰國策》《孟子》等典籍,近現代文獻中則常見于文學評論。

别人正在浏覽...

安家立業鼇山八跪摽勁兒比如不可一世蠶紙唱偌讒言池沼物樗社呆獃獃大欲第觀洞穿對荅煩缛飛谷福持浮徵股本貴臣桂姜哼唱緩漫寰縣薉孽回軒竭命菁茅糾理克濟饋飱浪遊樂道安貧馬庌命案彷佛棚閣偏惰瓢蟲貧而樂道破弱乾耗情寵清範青霾秋羅軟口湯曬犢鼻傷荷藕燒丹煉汞石髓羹贖金踏莎行塌塌頭重塗潦協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