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訟見的意思、訟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訟見的解釋

謂為衆人所見。訟,通“ 公 ”。《淮南子·兵略訓》:“夫有形埒者,天下訟見之;有篇籍者,世人傳學之。” 高誘 注:“公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訟見”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訟見”意為“為衆人所見”,其中“訟”通“公”(即公開、普遍)。該詞強調事物或現象被廣泛知曉或觀察到的狀态。

  2. 通假關系與字義解析

    • 訟:此處為通假字,通“公”,表示公開、普遍,而非其本義“訴訟”。
    • 見:指“看見、顯現”,即被觀察到。
  3. 文獻例證
    出自《淮南子·兵略訓》:“夫有形埒者,天下訟見之;有篇籍者,世人傳學之。”
    譯文:有形迹的事物,天下人都能看見;有文字記載的内容,世人便會傳習。
    東漢學者高誘注:“訟,公也”,進一步佐證了“訟”的通假用法。

  4.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事物因具有明确形态或特征而被廣泛認知,如自然現象、典籍制度等。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

  5. 延伸理解
    清代鄭孝胥詩句“紛紛聚訟見己小”中,“訟見”引申為“公開争論”,體現了詞義的擴展。

“訟見”屬于古漢語中的通假現象,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淮南子》原文或高誘注本(參考、2、3)。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訟見:詞意及來源

《訟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訟”和“見”兩個字組成。漢語中的“訟”字意為“争論、争執”,“見”字則意為“看見、觀察”。因此,整體含義指的是通過争辯和觀察得出的結論或見解。

這個詞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反映了古代社會争鬥和對待問題的思維方式。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訟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分别為“讠”和“見”,其中“讠”為“言”的下部,表示與言語和文字有關。而“見”則是一個單獨的部首,表示與視覺和觀察有關。

筆畫方面,“訟”字由8劃組成(讠為4劃,工為4劃),而“見”字則由7劃組成。

繁體字變體

《訟見》的繁體字形式為「訟見」,繁體字與簡體字在表達上有細微差别,但整體意義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訟」字的形狀稍有不同。在古文中,「訟」字下方的「言」部分形狀為豎直排列的三個點,并以橫線連接起來。而「見」字的形狀相對比較接近現代字形。

例句

1. 他們通過長時間辯論,最終達成了一個共同的訟見

2. 用心觀察過程,你就能得到自己的訟見

組詞

口見、目見、異見、妄見、見解、會見。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意見、見解、看法。

反義詞:同意、一緻、和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