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ble and virtuous man;be able and virtuous] 有德行的人;才德兼备的人
(1).有德行才能。《汉书·孔光传》:“退去贪残之徒,进用贤良之吏。”《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再説咧,你姐儿俩还这么贤良呢!” 草明 《乘风破浪》二十:“只因这位雍容大度的贤良的妻子的一句话,使 宋紫峰 进退两难。”
(2).有德行才能的人。《周礼·地官·师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长。” 贾公彦 疏:“二曰友行以尊贤良者,此行施於外人,故尊事贤人良人,有德之士也。”《后汉书·伏隆传》:“任用贼臣,杀戮贤良。”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黄金台》:“百里贤良聚,千秋霸业开。”
(3).古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推举文学之士充选。亦为“贤良文学”、“贤良方正”的简称。 汉武帝 《贤良诏》:“贤良明於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贤良》:“ 汉 唐 逮 宋 ,取士之制,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六科,谓之制举,亦曰大科,通谓之贤良。其制盖自 汉文帝 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祖宗非佌佌,也非是庶民白屋,不袭门荫,应中贤良科举。”
贤良(xián liáng)是汉语中兼具品德与才能双重内涵的褒义词汇,其核心含义及权威解析如下:
品德高尚,才能出众
指人兼具善良正直的德行与卓越的才能。
▶《说文解字》释“贤”为“多才也”,“良”为“善也”,二字合用强调德才兼备的品质。
▶《荀子·哀公》载:“选贤良,举笃敬”,指选拔德才兼备者。来源:《荀子》
指代德才兼备之人(名词)
作为名词时,特指具备贤德与才干的人才。
▶《汉书·文帝纪》诏书:“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即要求推举此类人才。来源:《汉书》
孔子主张“举贤才”(《论语·子路》),孟子提出“尊贤使能”,均将“贤良”视为治国安邦的根本。来源:《论语》《孟子》
汉代设“贤良文学”察举科目,隋唐后纳入科举体系,如“贤良方正科”,专为选拔治国人才而设。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
“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尊贤也,亲亲也。” 其中“尊贤”即推崇贤良之士。来源:《礼记》
汉文帝诏令“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反映其作为治国人才的官方定位。来源:《史记》
结语
“贤良”一词贯穿中国思想史与制度史,其“德才兼优”的核心内涵历经三千年未变,既是儒家理想人格的缩影,亦为中华文化对杰出人才的最高礼赞。
: 许慎.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 班固. 《汉书·文帝纪》. 中华书局.
: 孔子. 《论语·子路》. 中华书局.
: 孟子. 《孟子·公孙丑上》. 中华书局.
: 郑天挺. 《中国历史大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 韩非. 《韩非子·人主》. 中华书局.
: 戴圣. 《礼记·中庸》.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司马迁. 《史记·孝文本纪》. 中华书局.
“贤良”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词义核心
“贤良”指德才兼备的人或品质,既包含道德高尚(“贤”),又强调才能出众(“良”)。
词源与结构
该词由“贤”(卓越品行)和“良”(高尚品质)组成,属并列结构的复合词,体现儒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制度或儒家文化中的具体应用,可参考《汉书》《论语》等文献。
百裥裙本赏贬斥宾见冲散俶乱词综当务始终大赦繁总附加刑各界冠冕堂皇龟蒙故君孤学寒花晚节赫赫巍巍哗哄花丽狐哨结邪解喻九折臂絶端橘籍类总临难铸兵髦皇马靴面佷馁虎鞘段清乐穹崇穷促热羹热土容电器宂细墒沟商李赏钟山迳沙噀诗魔时望所归石砚鼠雀之辈餹缠蛙蠙衣盌唇王礼吴蒙五台物我涎水献玉枭鸣小天地协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