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高官出行時用的旌旗。 明 孫梅錫 《琴心記·文君信诳》:“人家須養女,今日悔生兒,閥閲增輝人助喜。風流美壻,仙旌指回輿。”
“仙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仙旌”指高官出行時使用的旌旗,字面意義與古代儀仗相關。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戲曲家孫梅錫的《琴心記·文君信诳》中:“風流美婿,仙旌指回輿。”
此處通過“仙旌”描繪高官儀仗的華貴場景,突顯人物的顯赫地位。
現代語境中,“仙旌”被賦予比喻義,形容人的高尚品德或令人敬仰的風采。
需注意,“仙旌”屬于較冷僻的書面詞彙,日常使用較少,更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相關的語境中。其權威解釋主要來自古籍和詞典類資料,如《漢典》《查字典》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原文或用法示例,可參考明代戲曲《琴心記》的相關研究文獻。
《仙旌》是一個漢字詞語,是由“仙”和“旌”兩個字組成。仙指的是超凡入聖、通達神靈的人,而旌則是指用來紀念或祭奠的器物,因此,《仙旌》的意思可以理解為用來紀念仙人或神靈的物品。
仙旌的部首是人,表示與人有關,而旌的部首是方,表示與物品有關。仙旌的拆分筆畫數分别為4畫和7畫,共計11畫。
《仙旌》的繁體字為「仙旌」。
古代的漢字寫法通常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是《仙旌》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與現代寫法相似,沒有明顯差别。
1. 寺廟裡供奉着一尊仙人,他手持一面神聖的仙旌。
2. 那支仙旌高高飄揚,使整個祭祀儀式更加莊嚴肅穆。
3. 據傳說,隻有真正修煉成仙的人才能擁有一面仙旌。
1. 仙人:指修煉成仙的人。
2. 旌旗:指挂在旗杆上的旗幟。
3. 仙道:指通往仙界的道路。
1. 神旗:指祭祀神靈所用的旗幟。
2. 神幡:指裝飾神靈祭台的布幡。
3. 聖旗:用來紀念聖人或神靈的旗幟。
1. 俗物:指與世俗無關的物品。
2. 人間:與仙界相對的人類世界。
3. 塵凡:指現世的俗事、塵世之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