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not be in the mood for]∶沒有心情,沒有做某事的念頭
無心戀戰
(2) [unintentinally;inadvertently;unwittingly]∶不是存心的
言者無心,聽者有意
(1).猶無意,沒有打算。《東觀漢記·寇恂傳》:“ 皇甫文 , 峻 之腹心,其所計事者也,今來不屈,無心降耳。” 晉 陶潛 《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唐 杜甫 《畏人》詩:“門逕從榛草,無心走馬蹄。”《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必是無心賣他,奚落小肆罷了。”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三:“﹝ 朱延年 ﹞也不知道是 徐總經理 無心說出的,他就隨隨便便唔了一聲。”
(2).沒有成見。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朕以無心處之,無心則明,無心則不偏,無心則不私。”
(3).佛教語。指解脫邪念的真心。 唐 修雅 《聞誦<法華經>歌》:“我亦當年學空寂,一得無心便休息。” 五代 齊己 《送略禅師歸南嶽》詩:“勞生有願應回首,忍著無心與物違。”
(4).古代傳說中的獸名。 宋 高似孫 《緯略·窮奇》:“ 東方朔 《神異經》曰:‘ 崑崙 西有獸,其狀如犬,有兩目而不見,有兩耳而不聞,有腹而無五臟……名曰渾沌,一名無耳,一名無心。’”
(5).古謂蚯蚓食土無心。《大戴禮記·易本命》:“食水者善遊能寒,食土者無心而不息。”《淮南子·墬形訓》:“食水者善遊能寒,食土者無心而慧。” 高誘 注:“蚯蚓之屬是也。”
(6).草名。參見“ 無心草 ”。
“無心”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為wú xīn,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
沒有心思或意願
指對某件事缺乏興趣或動力,例如“無心戀戰”。
例句:
并非故意
表示行為或言語并非存心為之。
例句:
“無心”既可描述主觀心理狀态(缺乏興趣),也可指客觀行為的非故意性,同時蘊含哲學與文化的深層含義。具體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無心一詞可以指一個人或事物意志、動機、注意力不集中或缺失的狀态。它表示缺乏興趣、冷漠、不屑、無意和無目的。
無心的部首是無(白)字旁,無心的總筆畫是9畫。
無心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學而》中,當中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裡的“人不知而不愠”即為“無心不在乎”的意思。
無心的繁體字為「無心」。
在古代的漢字中,無心的寫法有時會将無字的右邊豎起一筆,形成「旡」的形狀,表示忽視、不在意。
1. 他不小心挂掉了電話,顯得完全無心工作。
2. 他對這個問題毫無興趣,完全置若罔聞,顯得無心追求解決方案。
3. 她的回答顯然毫無誠意,充滿了無心和漠不關心的态度。
1. 無心栽花:比喻無心而有意地做出有益的事情。
2. 無心插柳:比喻無意中得到好的結果。
3. 無心戀戰:比喻對戰争、鬥争等不感興趣,不想主動參與。
1. 漠不關心
2. 無動于衷
3. 冷漠無情
1. 用心
2. 專心
3. 有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