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譽人施惠之辭。《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俾我一人無徵怨於百姓,而伯父有榮施,先王庸之。”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既整尊罍,兼攜笙管。伏蒙光降,與有榮施。”《水浒後傳》第八回:“隻恐樗櫟下材,不堪教訓。若得拜在門下,一發榮施了。”
“榮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表達對他人施予恩惠或幫助的感激與贊美,屬于謙敬用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榮施”由“榮”(榮耀)和“施”(施予)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榮耀的施予”,實際使用時多作為謙辭,表示對他人恩惠的感激與褒揚。例如《左傳·昭公三十二年》中:“伯父有榮施,先王庸之”,即通過“榮施”表達對伯父功績的肯定。
文獻用例
該詞常見于古代典籍與文學作品中:
單字解析
現代使用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多見于古籍或仿古語境中。如需類似表達,可用“承蒙厚愛”“感激厚賜”等替代。
榮施(róng shī)是一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第一個字“榮”是由“艹”和“冗”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艹”,總共有9畫。第二個字“施”是由“方”和“午”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方”,總共有11畫。
榮施這個成語的來源始于《莊子·齊物論》:“人故不知其所以然然耳。”在此句中,“所以”字和“然然”兩個字被省略,隻保留“何以榮施?”一詞。後來,人們将這個成語引申為“為了什麼而去追求榮華富貴”。表示人們往往為了虛榮而盲目追求名利。
在繁體字中,榮施的寫法是「榮施」。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榮施的寫法有所不同。其中,“榮”字的古字形是“'榮'字的古字形是「㭎」,也可寫作「夃」。而“施”字的古字形是「史」。
以下是榮施這個成語的例句:
他追求榮施,一味地追逐名利,卻失去了真正的快樂。
榮病(róng+bìng)、榮華(róng+huá)、榮共(róng+gòng)是由“榮”字作為前綴組成的詞語。
近義詞:名利雙收、名利俱全。
反義詞:淡泊名利、高風亮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