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迫使屈服。《漢書·遊俠傳·陳遵》:“與 歸德侯 劉颯 俱使 匈奴 。單于欲脅詘 遵 。”
“脅诎”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讀音與結構
拼音為xié qū(注音:ㄒ一ㄝˊ ㄑㄨ),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基本釋義
意為“迫使屈服”,指通過威脅或壓力使人順從。
引證與用法
出自《漢書·遊俠傳·陳遵》:“單于欲脅詘遵”,描述匈奴單于試圖脅迫陳遵屈服的場景。
相關詞彙擴展
網絡釋義補充
現代網絡解釋仍沿用傳統含義,強調通過壓力或威脅達到使人屈服的目的。
該詞屬古漢語用法,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學表達。
脅诎(xié zh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威脅欺詐。它由“脅”和“诎”兩個部分組成。
脅诎可以根據部首和筆畫進行拆解:
脅诎一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四年》:“脅诎以救其危。”據《辭源》記載,脅即威脅,威逼;诎即欺詐,隱瞞。合在一起表示通過威脅和欺詐手段來達到某種目的。
脅诎的繁體字為「脅詐」。
在古時候,脅的字形稍有差異,使用了類似于“辦”的字形:「脅」。
以下是一些使用脅诎的例句:
與脅诎相關的組詞有:
脅诎的近義詞是威脅欺詐、威逼欺騙。反義詞是勸告、誠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