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仙籍的意思、仙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仙籍的解釋

(1).神仙之鄉。亦形容清幽之境。 唐 孟郊 《遊韋七洞庭别業》詩:“ 崆峒 非凡鄉, 蓬瀛 在仙籍。”

(2).仙人的名籍。 唐 李商隱 《重過聖女祠》詩:“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明 袁宗道 《絕句》:“貧窮輒慕宦遊,将相更希仙籍。” 清 洪昇 《長生殿·傳概》:“幸遊魂悔罪,已登仙籍。”

(3).古以科舉及第為登仙,因稱及第者的資格與名姓籍貫為仙籍。 唐 孟球 《和主司王起》詩:“仙籍共知推麗藻,禁垣同得薦嘉名。” 唐 李滄 《及第後宴曲江》詩:“紫毫粉壁題仙籍,柳色簫聲拂禦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仙籍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字源、宗教文化和文學意象三個層面解析:


一、字源與基本釋義

  1. 構詞解析

    “仙”指超脫凡俗、長生不死的神話人物(《說文解字》:“仙,長生遷去也”);“籍”本義為名冊、簿錄(《釋名》:“籍,籍也,所以籍疏人名戶口也”)。二字組合指記錄仙人名位的冊籍,引申為與仙界相關的身份或境界。

  2. 核心詞義

    • 道教典籍:道教經典文獻的總稱,如修煉方術、神仙譜系等著作。
    • 仙人名冊:神話中記載仙人身份的名錄,象征超凡入聖的資格。
    • 仙境歸屬:代指成仙的資格或仙界的身份(《漢語大詞典》釋義)。

二、宗教文化中的引申義

在道教文化體系中,“仙籍”具有雙重象征:

  1. 修仙依據

    指道教經典中記載的修煉方法(如服食、導引術),葛洪《抱樸子·内篇》強調“仙經”為修道根基。

  2. 天庭制度隱喻

    受世俗戶籍制度影響,衍生出“仙界名冊”概念。如《墉城集仙錄》載西王母掌“仙籍”,核定仙人位階,反映道教神仙體系的秩序化。


三、文學意象的運用

古代文學常以“仙籍”喻指:

  1. 科舉登第

    唐代稱進士及第為“登仙”,如李賀《出城》詩:“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仙籍已無名,世途成自疑。” 以“除名仙籍”暗喻落第。

  2. 隱逸超脫

    白居易《題施山人野居》:“得道應無著,謀生亦不妨。春泥秧稻暖,夜火焙茶香。水巷風塵少,松齋日月長。高閑真是貴,何處覓侯王?” 詩中“仙籍”暗含遠離塵俗的境界追求。


權威參考文獻

  1. 字義溯源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影印本)釋“仙”“籍”本義。

  2. 道教釋義

    葛洪《抱樸子·内篇·釋滞》(道藏本)論仙經修煉體系。

  3. 文學用例

    李賀《李長吉歌詩彙解》(上海古籍出版社)卷三《出城》詩注。

  4. 文化隱喻

    杜光庭《墉城集仙錄》(收錄于《道藏》洞神部譜錄類)載仙界職司制度。

注:因古籍原始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上述來源标注版本信息供學術查證。現代辭書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仙籍”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仙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綜合了文學、神話及曆史背景:

  1. 神仙之鄉或清幽之境
    指傳說中仙人居住的地方,也用于形容超凡脫俗的幽靜環境。例如唐代孟郊在《遊韋七洞庭别業》中寫道:“蓬瀛在仙籍”,以“仙籍”比喻友人隱居之地的清雅。

  2. 仙人的名冊
    在神話體系中,指記錄仙人身份的名籍。李商隱《重過聖女祠》中“玉郎會此通仙籍”,即暗喻與仙界溝通的資格。此義項常被文學作品借用,表達對超然境界的向往。

  3. 科舉及第者的代稱
    古代将考中進士類比為“登仙”,故稱及第者的姓名籍貫為“仙籍”。如唐代孟球詩句“仙籍共知推麗藻”,即以“仙籍”指代科舉成功者的名錄。這一用法反映了科舉制度在傳統文化中的神聖化傾向。

補充說明:該詞在不同語境中可虛實結合,既承載道教文化色彩,又映射古代文人階層的社會理想。需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其側重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變食彼記成業儲副出錢麤夯打赤膊道力頂頭風讀為泛槎分檔諷譽羹藜遘患诖謬好惹火頭軍堅固林膠臘祲尋君人趷登登苛酷嬾放聯貼零數另眼看待琉璃瓦鮥子駡唧唧蒙然謀圖沐濯難為聽淖衍内廏愆瑕清疏容迹融資桑樞瑟瑟縮縮申釋鲺類首付獸子熟看厮仆鐵屑屑題塔通功易事玩話猥細聞健武員下宮香獸效職吓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