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為人之君;統治人民。《左傳·隱公三年》:“君人者,将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唐 元稹 《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策》:“朕觀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業業,承天順地。”
(2).人君;國君。《戰國策·燕策一》:“臣聞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裡馬者,三年不能得。”《周書·明帝紀》:“帝寬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 宋 嶽珂 《桯史·館娃浯溪》:“夫沉湎以喪國,固君人之失道。”
“君人”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層釋義:
指“為人之君”或“治理百姓”,強調君主的統治職能。例如:
直接代指君主或帝王,例如:
現代語境中,“君人”不用于指代丈夫或普通男性(如的誤讀)。該詞多見于曆史文獻及文言文研究,建議參考《漢典》《左傳》等權威典籍。
君人(jūn rén)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拆分為“君”和“人”兩個部分。
部首和筆畫:
“君”字的部首是口,總計有7個筆畫。
“人”字的部首是人,總計有2個筆畫。
來源:
“君人”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六官》:“夫地君者,所以主人也,尊事上神也。”指為人民服務的高貴、高尚的人。
繁體:
繁體字中,“君人”可以寫作“君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君人”可以寫作“君人”或者“國人”。
例句:
1. 他是一個君人,總是以他人的需要為重。
2. 這個領導是個君人,懂得怎樣關心員工的需求。
組詞:
君子、君主、君權、君權制
近義詞:
君子、賢人、高人
反義詞:
小人、惡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