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獻馘的意思、獻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獻馘的解釋

古時出戰殺敵,割取左耳,以獻上論功。馘,被殺者之左耳。亦泛指奏凱報捷。《詩·魯頌·泮水》:“矯矯虎臣,在泮獻馘。” 鄭玄 箋:“馘,所格者之左耳。”《文選·潘勗<冊魏公九錫文>》:“獻馘萬計,遂定邊城。” 李周翰 注:“戰勝則割死人之耳,以獻於君。”《三國演義》第七一回:“獻馘功勳重,開疆展帝畿。” 清 孫枝蔚 《寄懷王诒上祭酒》詩:“池邊傳獻馘,殿上待賡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獻馘”是古代戰争中的一種儀式性行為,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1.基本定義

“獻馘”指古代将士在戰場上殺敵後,割取敵人左耳作為憑證,回朝後獻給君王以計戰功。其中“馘”特指被割下的左耳,後也泛指凱旋報捷的儀式。

2.曆史背景與操作

3.文化延伸

4.相關詞語

“獻馘”是古代軍事與禮儀結合的特殊制度,核心為記錄戰功,後衍生出文化隱喻。需注意其原始含義與引申義的區分,避免現代語境中的誤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獻馘: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

《獻馘》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動,意為向神祗奉獻動物的首級。

拆分部首:

獻(犬)+ 首(首)

筆畫:

獻(犭、5畫)+ 首(首、6畫)= 11畫

來源和繁體字

《獻馘》一詞源自中國古代的宗教儀式,主要用于皇室祭祀活動。繁體字中,獻馘寫作「獻腥」。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獻馘」這個詞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為「獻腥」,這是因為在古代的祭祀儀式中,通常會奉獻動物的首級和内髒。

例句

1. 在古代,國君會親自主持獻馘儀式,以表達對神明的敬意。

2. 為了豐富祭祀儀式,人們會選擇最高質量的動物作為獻馘品。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

獻祭、獻祀、獻血、獻花、馘首

近義詞:

祭祀、祭獻、奉獻、獻祭

反義詞:

擎天、烏丸、曠馗、廉恐、專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