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軟腳 ”。亦作“輭腳”。1.宴飲遠歸的人。猶今接風、洗塵。《敦煌變文集·捉季布傳文》:“歸宅親故來軟腳,開筵列饌廣舖陳。”《新唐書·外戚傳·楊國忠》:“帝常歲十月幸 華清宮 ,春乃還,而諸 楊 湯沐館在宮東垣,連蔓相照,帝臨幸,必徧五家,賞賚不訾計,出有賜,曰‘餞路’,返有勞,曰‘軟腳’。” 宋 樂史 《楊太真外傳》下:“出有餞飲,還有軟腳。遠近餉遺珍玩狗馬,閹侍歌兒,相望於道。” 清 錢謙益 《燕新樂小侯》詩之二:“軟腳筵開樂句和,濯龍吐鳳客駢羅。” 清 厲鹗 《寒食日同穆門西颢集湖上》詩:“冷食正宜供輭腳,幾年相見各華颠。”
(2).腳病名。《太平禦覽》卷七二四引 唐 孫思邈 《<千金要方>序》:“因 晉 朝南移,衣纓士族不襲水土,皆患軟腳之疾。” 唐 李翺 《勸河南尹複故事書》:“ 翺 慮前尹遷改,來者不知為誰,終獲戾,故後數十日以軟腳乞将去官。”
見“ 軟腳 ”。
“軟腳”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古代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代文獻釋義及曆史背景,若需查看完整古籍原文,可參考《新唐書》《太平禦覽》等來源。
軟腳是指一個人行動遲緩、不夠敏捷或缺乏力量。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在動作上的不靈活或缺乏決斷力。
軟腳這個詞包含了兩個漢字:“軟”和“腳”。其中,“軟”部首是“⺮”,總共有12畫;“腳”部首是“⺼”,總共有10畫。
軟腳這個詞的來源以及具體出處并不太清楚,它在漢語中的使用可能是憑借民間口語而來。
軟腳的繁體寫法是「軟腳」。
根據古代字典《說文解字》,軟腳的古時候寫法為「軟腳」。
1. 他走路軟腳軟腳的,好像踩在棉花上一樣。
2. 這個運動員雖然身闆高大,但在比賽中表現出了軟腳的特點。
軟腳這個詞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軟腳蝦”(形容一個人在體力上不強)和“軟腳膽”(形容一個人缺乏決斷力或膽量)。
軟腳的近義詞包括:磨蹭、拖沓、猶豫、遲疑。
軟腳的反義詞包括:敏捷、迅速、果斷、堅固。
【别人正在浏覽】